第115章 大官人(第2/3頁)

今天破例的,長孫無忌居然留張超在家吃了頓午飯。

長孫無忌讓人把張超帶來的臘鴨熏雞和鹵肘子拿去切了,又上了幾道羊肉菜,甚至還叫了酒。

長孫無忌也沒叫別人,就兩人坐著喝酒。

“你現在也有千來畝地了吧?”

張超點了點頭。

“不錯,短短幾月時間,就成一地主了。你如今也算是有官人身份了,以後這個餅店香皂坊這些,就找個可靠信的過的人幫你出面就好,不必再事事親為了。好歹顧忌著點身份,如今不比從前了啊。”

這話就有幾分長輩教導後輩的意思了,若不是長孫無忌覺得張超人還可以,也不會說這樣的話。

“多謝縣公教誨。”

張超當然也明白,商人是賤業,哪怕是地主去經商,也不好看。只是之前自己一無所有呢,不親自打拼,坐在家裏顧忌身份,那也只能喝西北風。

現在經過努力,也確實有了些成就了。

家裏地也有千多畝近兩千畝地了,就算餐飲生意也做的還行,走上了正軌,面點、豆制品、鹵肉這些都有了穩定的贏利,張超以後雇傭專門的管事掌櫃來打理,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了,他只要在幕後操縱就行,不需要再前台露面了。

“有空多讀點書。”長孫無忌夾了一塊肘子吃的很有味道。

“我也有那個想法,還打算在村裏蓋一些私塾學堂,待明年請兩個先生,給村裏的孩童們開蒙。”

“這個不錯,教化民智,好事。”

張超其實早有一個計劃,就是搞雕版印刷。如今的書太貴了,書多掌握在那些士族的手裏,要寫讀本書,還得靠借書手抄。

如果張超到時解決了油墨的問題,那麽找匠人刻雕板其實不是難事。雕版印刷最難的就是這個油墨的問題,普通的墨汁是無法雕刻印刷的。還有一個問題則是上了雕版,那必須得印量大,要不成本太高還不如手抄劃算。而如果大量印刷,雕刻損壞又大,總之,搞雕版,首先得想到印書的好項目,得準備好銷售渠道,要不然前期投入可不是一點兩點。

至於活字印刷,張超還沒想那麽遠。

先把雕版印刷弄出來,到時把那什麽論語、詩經之類的經典弄幾個版,找好渠道,然後全力印刷,到時長安城裏開一書店,豈不引發長安震動。

雕版再貴,總也比手抄更節省時間更節省人力吧。效率就是金錢,手抄一本書,跟印刷一本書,怎麽能比。

到時雕版本的書籍價格大落,能讓知識傳播更迅速。

這是科教興文的大事啊。

甚至到時張超還可以研究下造紙術,改良下工藝,弄出更便宜的紙來。

不過這些現在還不急,慢慢來。

一頓飯,讓張超對長孫無忌也有了不少真實的認知,他覺得長孫無忌人挺不錯的。相當聰明的一個人,也很灑脫。

就算跟張超這樣一個小人物,也能有說有笑的聊天吃飯喝酒。

吃完飯,長孫無忌親自把張超送到門口,待看到張超騎一匹老弩馬的時候,他笑了笑。

“你不是有匹黑色的好馬嘛?”

“我讓我爹騎去當備馬了,出征在外,多匹好馬有時多條命呢。”

“這話說的好,這樣吧,我送你匹馬,你也別客氣。”

“長者賜,不敢辭。”張超呵呵一笑,絲毫不客氣。

長孫無忌送張超的是匹棗紅馬,非常的漂亮,才四歲口。

“謝過縣公。”

長孫府的許多人看著這一幕,都非常震驚,想不到郎君居然對一個鄉下小子如此重視。

“想當年我和妹妹被趕出府的時候,他們又怎麽會想到,我們會有今天呢?不要小瞧張三郎,我看這小子非同一般。”

張超聽不到長孫無忌的評論,他騎著棗紅馬返回灞上,栓子騎著他的老白馬。棗紅馬鞍配齊全,也相當的神駿,把老白馬遠遠的甩到後面。

從長安回到灞上,比去時少花了近半的時間。

管家張貴迎了上來。

“趙家四娘子前來拜訪,我讓我婆娘在院裏招待著。”

“她來做什麽?”張超有些意外。他把馬韁遞給管家,讓他去拴馬。

整理了下衣服,張超大步的往院裏走去。

趙四娘坐在那裏落落大方,非常有種職業女性的氣勢。張超進來,她起身行禮。

她說明來意,聽說了張家三郎發明了一種非常好用的新犁,聽說新犁能比過去節省一頭牛,於是,她希望能在張家訂購一批新犁。

“其實這個新犁雖然好用的多,但制作很簡單,我送你架新犁,你拿回去找人照著打制就行。”

不料趙四娘卻道,“這新犁是三郎所制,我們怎麽能隨意偷學你的手藝。還是請三郎為我們打制,一架該多少錢就多少錢,我想預訂一百架新犁,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