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狗大戶(第2/2頁)

“東家,社倉那邊也催著納糧呢,咱們哪天把糧送去?”

張超聽著眉頭緊皺,這都什麽玩意。

隋朝的時候,義倉也叫社倉,義倉社倉都是一樣東西。可到了唐朝,義倉之外,又有了社倉。義倉是由官府管理百姓納糧,而社倉也是百姓納糧,不過卻是鄉裏自己管理的一個以備救災的儲備糧倉。

或者是因為隋時,那些義倉沒能很好的起到救災作用,因此百姓們都情願再納點糧建個倉庫,這樣萬一遇災,也能立馬就可以開倉,而不用如義倉那樣苦苦等待。

社倉基本上是一鄉一倉,由鄉裏民望高的地主鄉紳之類主持。

義倉是畝納兩升,而社倉是畝納一升。

另外,大戶也要多納。

張超現在對於唐朝的許多制度都看不順眼,比如在唐朝大戶好像特別受歧視。

大唐朝廷是皇權不下縣,縣下有鄉裏村三級基層,可有鄉卻沒鄉長,只有五個裏正輪流當值主持。不但沒鄉官,連鄉政府鄉公所這樣的衙門也沒,當值的裏正都是到縣衙裏去聽差,負責協助縣裏處置本鄉事務,征賦捕賊甚至是訴訟,這些都要參與。

但是什麽公共服務,卻是沒有的。

教育醫療衛生交通等等,想都別想。

想修路,朝廷不會拔錢,想辦學校,朝廷也不會拔錢,更別說其它的什麽了。

在了鄉裏,地方的大族宗氏,那些鄉紳地主,就成了天了。

這個天也不全是權力,更多的是義務。

鄉裏要修個路,沒錢,怎麽辦,百姓各家出勞力,然後大戶們出錢。要修個橋,也是一樣,找大戶募捐。

要修個學校,一樣還得找大戶。

甚至百姓平時有個糾紛,也很少直接找到縣衙去,還是找大戶主持。

鄉民們遇急用錢,依然是找大戶借錢。

反正這年頭,鄉裏的大戶,簡直就是全能的,既是法官也是銀行家。

你要是大方點,有求必應,那麽能得一個好善樂施,仁厚的名聲。你若是不肯出力,那你就是為富不仁。

這年頭,當一個地主也好難啊。

義倉剛出完了二十多石糧,社倉又得出十五石。

而且裏正村正和那些地主鄉民們還一致請求張超來出任社倉的新倉管,前任倉管犯病不能理事。

對於什麽社倉倉管的位置,張超一點興趣也沒有。管著個糧倉,又沒工資又沒好處的,有什麽意思,還得費心巴力的。若是糧食出現了黴壞,被老鼠被盜賊偷了,還得承擔責任,幹好了大家也不會有什麽贊揚。

可偏偏還不容拒絕,大家都說張三郎年青聰明,把張家打理的紅紅火火的,若是把社倉交給張超管理,肯定能管好,而且大家也都放心。

馬周笑著道,“如今灞上誰人不知道張三郎啊,人人稱贊你是義薄雲天,有求必應呢。”

張超哭笑不得,“這可不是啥好名聲,這名聲傳出去,以後我想做個壞人都難了,哎。”

“那東家是接受還是拒絕做這社倉倉管啊。”

“接,我能不接嘛,眾望所期啊。”張超哈了口氣,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這天陰沉沉的也沒有個太陽,哈氣成霜,穿再多都覺得渾身冰寒。

“我想好了,既然大家都要求我做這個倉管,那我就接。不過嘛,我也是很忙的,具體的事情嘛,我想好了,以後就由馬賬房你來管理,反正社倉裏也就兩三千石糧食而已,平時又沒有什麽進出,你兼管一下就好。具體的看護這些,也是有安排村民們輪流看守的。”

既然推不掉,張超也不推了,但張超好歹也是坐擁千畝田地的地主,怎麽可能事事親為。自己還是有手下的嘛,馬周就很合適,讓他順帶兼管一下就好了。

“哎喲,這個天好冷,我還是回屋裏炕上貓著去了。”

張超籠著手回了屋,留下馬周一人站在寒風中淩亂。這東家,也太不講理了,欺負老實人啊,我一人管著張家所有的賬,既管賬,還管錢,現在還要讓我兼管社倉,太不講理了。

“東家,我要求加薪水!”

張超頭也沒回,“這個要求可以考慮,你先做,要是做的好,我會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