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上環(第2/2頁)

牛得清想說自己都穿了那麽多牛鼻子了還用你教,但話是東家說的,也只得讓人弄來盆炭火,拿著鐵釬子先烤了一遍。

張超也湊在一邊看熱鬧,待鐵釬冷卻後,牛得清一邊抓著牛鼻子,一邊跟他解釋道,“牛穿鼻環,位置就是在牛鼻中隔的中間處,那裏有塊比綠豆大些的淺白色點,穿的時候要掌握準確。不能太上,也不能太下,穿的太上了,那裏牛沒什麽感覺,役使不聽使喚。但如果穿的太靠下了,牛鼻子拉不了幾年,容易被拉豁了。”

老牛一面說,一邊左手提住了牛鼻子,右手握釬已經準確的紮了下去。

一釬下去,牛鼻子鮮血不斷湧出。

一旁圍觀的村民們看的直嘆氣,許多人都沒見過牛穿鼻子,看到牛出血,都心疼不已。特別是那牛的主人,都急的拍手跺腳的,恨不得把老牛給踢開。

紮好洞後,老牛立即拿來一根繩子,先在一頭打了個大結,然後用另一頭穿過牛鼻子,最後又在那頭也打了個硬結,這樣兩個大結就卡在牛鼻子兩邊。

“牛鼻子過些天傷口就會自己好了,到時就可以換個木頭的牛栓,或者直接用個鐵制或銅制的圓環換上,再拴繩子就比較方便。”

老牛看莊民們那心疼的模樣,便道,“大家放心,牛穿鼻孔的地方其實傷不到牛,那裏就跟人的耳垂一樣,看是出了點血,實無大礙,過幾天就好了。到時你們就能牽著牛鼻子走了,牛再犟,也得乖乖的聽你們的話,指東,他就不能往西,指西,他不敢往東,都不用打它。”

牛大牛二松開牛,那邊拉著繩的幾個村民也松開手。

趙老爺子連忙帶著幾個兒子卻解綁在樁上的牛腿,繩索都解開了,卡住牛脖的杠子也拉起,老爺子連忙拉著牛出來。

大水牛舌頭不停的去舔流血的鼻子,老爺子看的十分心疼。

“這兩天別去碰牛的鼻子,也不要碰那個繩結,還是用牛籠頭的繩子牽牛。等過個七八天吧,到時就可以換牛環,不必再用牛籠頭那麽麻煩了。”

“下一頭。”老牛很是霸氣的喊了一句。

每頭牛,老牛都只是紮一次,一紮就中,準確無誤。

張超看了會,便也沒了興趣,他過去看騾子了。

老爹正帶著一群村裏府兵在那裏看騾子呢,這些騾子都是馬和驢的後代,但個子挺大,看著甚至有點滇馬的感覺。

“這騾子不錯,個大耐力好。你看這蹄,腿又粗又直,好騾子。”老爹圍著騾子左右打量,十分滿意。

以往他們出去打仗,不但得帶自己的裝備,每夥還得有一個帳篷等東西。而每隊,又還要增添不少裝備,缺騾少馬,許多裝備都得自己背著。行軍十分疲憊,平時行軍比打仗還累。

朝廷的輜重車隊,也只是運送糧草等,並不會幫他們運輸這些府兵裝備。

這次朝廷讓府兵們自備騾馬,也是考慮到府兵們的裝備越來越多,沒有騾馬行軍太慢。一夥備騾六頭。

有條件,當然是一人一頭騾。沒條件,那就十人買六頭。當然,這些騾子,出征的時候,是不允許騎乘的,是馱輜重的。若是想騎乘,你還得再自備一匹騎乘的,有錢的可以買馬,沒錢的買驢也行。

大唐的衛府軍就是如此神奇,各種裝備幾乎是自備,只有騎兵部隊的戰馬、長矛、硬弓強弩、鎧甲這些是朝廷提供。一般的裝備,都得自備。

有錢的,你騎馬上戰馬,還有騾子幫馱裝備,你就算是個小兵,甚至都可以自備鐵甲。但如果你條件差點,你只能兩條腿走路,甚至得自己背著裝備。除了簡單的刀槍,也不會有額外的裝備。

老爹自己就有戰馬,因為是軍官,這戰馬算是必配。

“騾子很好。”柯五如今也還是白鹿車騎府的夥長,“三郎,我們想再買點騾子,你看能行不?”

“再買點?”

“我們幾個還想再一人買一頭當坐騎。”柯山說道。

張超笑笑,“要坐騎直接買馬就是了。”

“買馬太貴了,還是買騾子就好,我看這騾子很好,給它釘上掌,也一樣能騎。我們又不是騎兵也不是軍官,弄個騾子也就是行軍時代個步,又不馳騁沖鋒,不用買馬。”

一匹好的戰馬得上百貫,但一頭騾子才二三十貫錢。買匹馬,柯山他們覺得太貴,但買匹騾子還是負擔的起的。

張超笑笑,也不再堅持。

“那好,我給單叔送封信,讓他再幫忙弄批騾子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