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開始動手(第2/2頁)

純堿也稱碳酸納,而小蘇打則是碳酸氫納。純堿和燒堿一樣,也是不能直接食用的,但是加工成小蘇打後,則可以成為食品添加劑。

有了純堿再制作小蘇打就很簡單了,直接把純堿溶液通二氧化碳就能得到了。

“三郎,天不早了,別弄咧。”老爹忍不住過來叫道。

“弄好咧,老爹。”張超笑著對老爹道,他的面前,幾個陶碗裏已經是他的幾樣成品了,燒堿、純堿、小蘇打、硫酸。

每樣數量不多,可起碼成功了。

老爹看著張超面前那幾個碗,裏面有粉末也有液體,隔著老遠就能聞到刺鼻味。

“這就成了?”

“嗯,成了。”

“這個東西能用來發面,我怎麽聞著刺鼻呢?”

“這四個裏只有這個面堿是用來發面的,其余幾樣不是。”張超把小蘇打指給老爹看,為了方便,他直接把小蘇打稱為面堿。

看著老爹還將信將疑的樣子,張超打算用事實說話。

“老爹,我現在就用這個做點蒸餅,到時你一看就知道有沒有用了。”

張超打算就做今天晚上吃過的黃饃饃,剛才他吃的少,因此筐裏還剩了幾個,到時做好了一起比較一下,高下立判。

“拿糜子面來。”

老爹把磨好的糜子面拿來,糜子也稱黃米或者黍米,比粟米要大些。

“老爹,再拿點大黃米面來。”

糜子面也有糯和粳之分,一個軟一個硬。大家習慣把硬的稱為糜子米,這種米不粘,適合蒸餅。而軟的則習慣稱為大黃米,這種則適合做糕點。

張超要做黃饃饃,並不打算如張家溝的村民一樣全用糜子面。而是采用了混合,糜子面七合,再加三合的大黃米面。

七比三混合後的面粉一起,加水混合均勻。

和好面好,張超把他裝入一個大碗裏,拿了塊濕布蓋上。

“等他發一個時辰的面。”

做面食等發酵是個沒辦法的事情,急不得。

張超便和老爹一起,坐在屋裏生了盆火,幾個人一起烤著火一起聊天。談的還是建新窯洞的事情,得請哪些窖匠,請哪些村民來幫工,該買些什麽料,還要得買菜之類的,事情很多。

不知不覺,一個時辰就已經過去了。

這個時候天也完全黑了,村裏開始寂靜下來,多數村民都是日落而息。晚上舍不得點燈費油,要麽燒堆火烤烤,要麽就只能早早上床。

老爹點起了油燈,油燈用的豆油,雖是點燈用,卻並不便宜。太平年月都得一百來文一斤,現在糧食貴,這豆油也跟著貴,一斤得好幾百文,點一個晚上,起碼得一兩油,要數十文錢。

面已經發酵過了,現在要開始放入酵頭二次發酵。

張超把化好的老面酵頭與發過的面混合均勻。

可惜沒有糖。

這年代蔗糖都還只是印度人才會些最初級的提煉技術,這樣的蔗糖還昂貴無比,且極為稀少。大唐的百姓要吃甜,多數只能吃蜂蜜。

要麽就是吃麥芽糖,大唐的麥芽糖甚至還有個專門的名字,叫做餳。而大唐的甜品飴,也就是加餳的飲料,甘之若飴,就是來自於此。

老爹家裏既沒蜂蜜也沒麥芽糖,更沒庶糖,張超也只得做罷。

放入了化好的老面酵頭後,張超又加入了一點點的面堿,這也是他的黃饃饃與大唐蒸餅最大的不同了。

加入溫水,把面團和成軟硬適中之後,張超把面團放入一個大碗,再次蓋上。這一次,得發酵四個時辰。

“好了,等明天天一亮,面就發好了。”

“這就好了?”老爹他們都覺得驚訝,也普通的蒸餅也沒啥區別啊。

“家裏有紅豆和紅棗不,有的話,我做點紅豆泥餅餡,明天放蒸餅裏。”

柯小八連忙道,“我家有,我家有,我去拿來。”

不等張超回話,他就已經跑出去了。

一會,柯小八就已經跑了回來,果然拿了紅豆和紅棗。張超便把紅豆和紅棗洗凈蒸熟再做成紅豆餡,完事,大家還都看著他。

“現在大家都去睡一覺,明天早上面發好了,就做紅豆棗餡蒸餅。”

簡單洗洗,張超睡去了。

天還沒亮,張超就被叫醒了。

睜開眼睛一看,老爹還有其它四個全都衣服穿的好好的站在他床邊呢。

“三郎,面發好了哩。”

張超看他們一個個紅著眼睛的模樣,估計昨晚他們都沒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