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升職授勛(第2/2頁)

張超扛著老爹的鐵槍站在車騎府的校場上,發現這哪有半點軍營的樣子,倒像是鄉下趕集。

熱鬧,喧囂。

車騎府八百人,一百六十人正在京番上宿衛,一百六是在軍府裏訓練值守,剩下的三班,兩班在家種田,最後一班一百六則是老爹他們這一班,出征回來,今天又都趕到軍府裏來領賞賜補貼。

值守的那一班人今天也不訓練了,全都在操場上圍著歸來的同袍,或者說是鄉親們。白鹿車騎府的八百府兵,不是鄉鄰就是親戚。

大唐的府兵制其實是沿襲自北周,經隋到唐,以均田制為基礎。

五戶為保,百戶為裏,五裏為鄉。

大唐三年檢選一次府兵,基本上是每保征兩丁。按照的是每保五戶,每戶兩丁這樣計算。更具體點,則是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先取多丁。

一旦選中,就有了軍名,便是終身服役,從二十一歲到六十一歲。

白鹿車騎府的府兵,基本上都來自於白鹿鄉及周邊幾個鄉,因此大家都是十裏八鄉的熟人。

老爹他們這一班人出征,去時一百六,回來的時候還有一百五十多個,只死了不到十個,受傷的有十多個,但都不太嚴重,這也算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了。

兩班府兵湊在一起,就跟鄉下做酒席時的老農們聚會一樣。

三個一群,五個一夥,隨便找塊地蹲一起聊天。

當說到哪團哪旅的那個戰死了時,大家一起嘆氣,還有人說,他還是我三姑父大哥的兒子的妻子的三哥呢,可惜了,還這麽年輕。

大家一起談論著戰死者的過往事情,說起戰場上當時的情形,也有說到他留下的孤兒寡母的可憐的。

但說來說去,大家並沒有去過多抱怨戰爭,抱怨朝廷。當兵服役打仗,這在大家看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跟種地交皇糧一樣正常。

到了將近午時,大家聊的也差不多了,這個時候車騎將軍出來了。

還有車騎府的一眾司功司倉等軍官們,以及校尉、旅帥、隊正等各級軍官。

老爹他們打完戰一路回來的路上,關於中原戰事的戰功記錄也早報到了長安,這段時間已經趕著驗過了。現在,上面已經把軍功驗證過,開始向凱旋的府兵們發放軍功賞賜以及出征的錢糧補貼。

車騎將軍是個五十余歲的男子,長的很壯實,頭發花白。他的幾個手下校尉等看著還很有將領氣勢,但再往下的那些旅帥隊正等,就跟普通的農夫沒太大區別了。

校場上,除了三百多個府兵外,還有不少圍觀的百姓,既有張超這樣的府軍家屬跟著來的,也有鄉上的一些居民。

今天軍營這麽熱鬧,甚至還有一些聰明的鄉人,甚至都已經在營門口擺起了貨攤,或者架起了鍋灶,開始烙餅煮面,準備趁機做幾筆買賣。

車騎將軍對這些進入軍營的百姓平民,也沒有阻攔也沒驅趕,任由大家或站或蹲看熱鬧。

出征的錢糧補貼並不多,沒有軍功的話,賞賜很少,尤其是錢。

大唐新鑄的開元通寶,明澄澄黃燦燦,可很多府兵都只領到了三四百枚。

這個數量讓張超大為意外,出征打了十個月戰,居然就給了三百多文錢補貼?三百多文可不是三百多貫啊。平均下來,一個月才三四十文,一天一文錢補貼?

這也太摳門了吧,一文錢能幹什麽?

可他看那些關中漢子們,每個聽到名字上前領錢時都異常的開心,笑的滿口牙都露出來了,三四百文錢,在他們眼裏,似乎是一大筆錢。

打仗十個月,就換兩三斤銅錢?張超想不通。

發完銅錢補貼後,又開始發糧。發的糧食是小米,這個倒是多些,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一石左右。這個石是十鬥,一鬥十升,是個容積單位。米麥谷等同樣容積下重量卻是不一樣的,但張超估摸了一下,一石小米,也就是一百一二十市斤的樣子,好在是去了殼的,要不然,張超真的會不敢相信大唐如此摳門。

錢糧補貼發完後,才是軍功賞賜。

軍功賞賜,既有個人軍功,也有集體軍功。

每人功績多少,都已經有朝廷專人審核過了,因此現在車騎府也只是按著上面的功績分發對應的賞賜。

有人軍功多些,賞賜也多些,有人少些,則賞賜也少,還有人則沒有。

軍功賞賜既有賞勛名,也有賞錢糧,還有賞布匹絹帛,還有賞黃金和白銀的。當然也有賞勛官和晉職的。

老爹在一眾受功者裏算是比較搶眼的,他果然得賞一轉武騎尉視七從品。因為這次出征的一個隊副戰死,最後還把讓老爹補了這個隊副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