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霧彌川中島(第4/8頁)

但武田在海津築城一舉,卻使事態迅速惡化。其實按信玄本意,築城海津只是為了救援同盟國北條。但此舉最終結果使雙方都堅定了正面對戰的意圖,準備隨時決一雌雄。

實事求是地說,對信玄、謙信雙方而言,現階段各自的存在皆不足以對彼方構成致命威脅。對謙信而言:與其同信玄圍繞川中島進行無益的血戰,倒不如好好打點一下剛剛接手經營的關東勢力。同樣,對信玄而言:剛剛於桶狹間之戰討伐今川成功,風頭正勁的織田信長才是己方最值得警惕的人物。

謙信的帷幄重臣甘糟近江、諏訪小四郎、直江山城、柿崎和泉等人皆不贊成現時與武田軍進行總對決:

“信玄在海津築城,依臣等之見,算不得什麽大事。現階段的信玄還沒有以海津為據點,攻擊越後的企圖。今川大敗後,織田、德川風頭日勁,兩家無一不對甲斐虎視眈眈,信玄此時根本沒有余力攻打越後。海津築城無非是信玄為救援北條所做的牽制之計罷了,望殿下不要多心。” 他們紛紛進諫道。

“諸位此言何講?信玄乃精細之人,海津築城,意在染指我土。如任其妄為,縱然我國無恙,近鄰諸國也必遭其侮。唇亡齒寒,諸位萬不可輕敵!信玄此舉如同一把利刃架在我方的喉頸之上,如果示弱,我謙信必將遭受世人的嘲笑,死後還有什麽臉面再見上杉家的列祖列宗?!再者說,謙信剛剛接手關八州不久,背後北陸本願寺門徒無不蠢蠢欲動,伺機作亂。如果敵人打到家門口我等都無動於衷的話,豈不等於向此等鼠輩自甘示弱嗎?此戰誠關存亡之秋,諸位勿需多言!”

謙信態度強硬的拒絕了群臣的諫言。

對於和信玄早期對決的不利狀況,他其實比誰都清楚。但戰國亂世的大名領土和近世大名的鄰國不同,諸侯純粹憑借武力和威勢震懾統治領域。倘若威勢衰退,勢力範圍就隨時會有縮小的可能性。

如果聽任信玄在己方勢力範圍內修城築砦,就等於默認敵方勢力的滲透。在戰國時代,群雄不斷侵入近鄰諸國不光是單純的勢力擴張行為;最主要的,是為了在維持迄今勢力範圍的前提下,更進一步擴大威勢影響。

以強淩弱,以大欺小,在戰國時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只有不斷侵略鄰國,才能避免己方急速走向衰敗的道路。諸侯大名好比正乘坐一台正在飛速下降的電梯,如果不拼命按上升的按鈕,就將迅速下墜。而下方—正是通往十八層地獄的無底深淵。

謙信的話說出了戰國生存的基本遊戲規則,重臣們再也找不出反對的理由了。

絕不容許武田在自己眼皮底下為所欲為,否則就等於默認信玄的勢力滲透。如果武將們對此再有異議的話,就等於違背了基本的遊戲規則。

“攻打海津,信玄必然出動全軍救援,這正是大決戰的絕好時機。諸位不必多言,將身家性命暫且借我一用吧!”謙信決心已定。

謙信下達完對武田總力對決的命令後,春日山城內很快籌集了龐大的兵員、馬匹、食糧以及其他軍需品。

城內居民此前已數度目送謙信軍出師作戰,但如此大規模的兵力驟然聚集城下,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

關東遠征戰縱然殘酷,武田信虎(信玄父)的越後侵略防衛戰縱然艱辛,但此二戰並未能使上杉家傾盡舉國之兵。此次同信玄的總決戰卻不同,自謙信以下,上至大將、下到馬夫,全部傾巢出動。在上杉家史上,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兵。城內所有住民都被告知—此戰誠關越後興亡。

永祿四年八月十四日,謙信命長尾政景守春日山城。親率主力精銳部隊約一萬三千兵力,抱著必勝的決心,浩浩蕩蕩一路南下,向目的地信濃前進。

接到上杉軍從春日山城出發的報告,信玄親點一萬八千兵馬,即日從甲府出發迎敵。

兩軍共同中意的戰場,還是此前已進行過數次交戰的川中島。

同謙信一樣,信玄也知道,此時同上杉家進行總對決尚且為時過早。但得知謙信已舉總力向信州傾巢而出,他明白自己已沒有了退路。

眾所公認的事實

信玄是被將軍足利義輝正式任命的信濃守護職,信濃屬於他的領地是眾所公認的事實。如果說武田方在海津築城,被謙信認為在自己的喉頸架了一把利刃的話;從信玄的角度而言,此刻謙信的舉動,亦如同要在自己的領地內橫豎一條鋼槍!

對於信玄而言:傾舉國之兵來犯的謙信是侵略者,如不出兵討伐,武田家必將威勢難保。

川中島風雲告急,醜松卻興奮異常。奪妻之恨,喪親之痛,村田被毀之憤,一時都齊湧心頭。老天有眼,終於讓兩軍各舉主力傾巢而來,這正是千載難遇的復仇絕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