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平房的落日(第3/6頁)

“我們是為祖國而戰,是為了日本,才把‘馬魯太’作為實驗材料的,有什麽不好?你們這些家夥沒有參加過戰爭懂什麽呀!”

由於憤慨而拒絕采訪的原731部隊的老隊員,每當談到平房這個地名時,總是顯露出一種百感交集的表情。

原731部隊年老的護士,談到平房地名,總是把布滿皺紋的雙手合起來為犧牲者祈禱冥福。不僅僅是原部隊人員,平房這個地名使日本人心中回憶起痛苦的過去。與其說是日本人過去在“聖戰”美名下犯下罪惡的本身,不如說是要隱瞞過去的錯誤,而借口這是因為戰爭沒有辦法而支吾搪塞的做法更是野蠻。然而,雖說這是被軍國主義的瘋狂所迷惑而犯下的錯誤,但是訪問銘刻著祖國犯下的錯誤,灑滿犧牲者鮮血的大地,作為一個日本人來說,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

雖說如此,《惡魔的飽食》的作者我和下裏先生不得不訪問平房這個地方,這是令人產生像聖地耶路撒冷那種鄉愁的矛盾心理所促使。這裏應該是日本人發誓不再重犯戰爭罪惡的聖地。

天空雲很高,陰天,黎明前一場雨使路面變得濕漉漉的。由於昨夜下了一陣暴雨,我們擔心今天不能去平房了。聽說,迄今有幾個日本團體訪問過平房,但每次都遇上暴風雨。我突然想到,是否是“馬魯太”的靈魂不喜歡日本人訪問這裏呢。

但是,到出發時,天氣逐漸變好。市內正是自行車高峰的時刻,我們的汽車穿過自行車群,向平房駛去。沒有自行車的人們,站在貨運卡車上,被分別送往工作單位。這裏上班時間通常比較晚,但采取輪班制,錯開上班的時間。

汽車行駛了20分鐘以後,就看不到一排排的居民房屋了,而是進入了廣闊的農田。視線所及,都是種有高粱、土豆、大豆、小麥和青菜的農田,在地平線處種著許多白楊之類的樹木。

穿過綠色的農田,通往平房的道路是筆直的。道路兩側都種滿了白楊樹,貨車和自行車也大大減少,偶爾有幾輛運貨的馬車,悠閑地行走著。

田野雖然很寬闊,但都耕種得很整齊。這裏和我印象中的“滿洲”荒野相距甚遠。令人擔心的天氣完全放晴,明亮的陽光照射著碧綠的平原。這同731部隊陰森森的印象相差十分懸殊。

再向前行駛三四十分鐘之後,在原野的盡頭,出現了一群磚瓦的建築群。不一會兒,汽車進入了市區,自行車和行人驟然間增多起來,街上幾乎看不到獨幢的住房,多半是三五層的磚造公寓。道路很寬,兩側種植著濃密的白楊樹。

同日本的城鎮不同,這裏是公寓、工廠、倉庫、牲口圈、馬棚、貨車、工地和綠化區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熙熙攘攘的活躍氣氛。

731部隊的根據地——平房區,現有人口為142523人,是哈爾濱市的一座衛星城。這裏的經濟是以生產農機具和木材工業為主,城市處於發展中。

第五十一個年頭的握手

汽車在看似市區中心的一座橫的細長的像學校式的三層樓前停了下來。這裏是平房區區政府兼區議會、警察署和共產黨的辦事處,是平房區行政機關的中樞。

我們的訪問事先已通知了當地,因此,受到了十幾個人的歡迎。幾乎所有的人都穿著長統雨靴。

附近樓房的窗戶裏露出了許多人臉,街上的行人也圍擾過來。從歡迎的人群中走過來一位目光和藹可親、充滿信心的人,和我們緊緊地握手。

“歡迎來平房訪問,我們恭候巳久了。”這就是平房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學琴。接著,又走過來一位面孔曬得黑黝黝、表情淳樸而魁偉的人,他是韓曉先生。

我們早就聽說過韓曉這個人的名字,他的正式頭銜是“平房區友協街道辦事處主任”。作為當地研究731部隊的人員,對該部隊多少有些關心的記者、作家和學者大都知道他。

韓曉先生讀過《惡魔的飽食》。在我們之前,日本記者團訪問平房時,他做過向導。在我們訪華前10個月,韓曉先生通過日中有關人士給我來信,表示希望在哈爾濱市翻譯《惡魔的飽食》,並保存731部隊的遺跡,以免淡化戰爭的記憶。因此,我覺得像見到了老朋友似的。

過去對日本只有厭惡和憎恨的平房人和日本人,現在沭浴在和平的陽光下緊緊地握手。此時,充滿秋日馨香的微風,輕輕地拂過綠色的楊樹林。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了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末尾的一段話,那是主人公為替自己受刑的人寫的:

我看見他帶了一個又以我命名的孩子來到這裏。那時這裏已是一片美景,全沒有了今天的扭曲與醜惡。那孩子長著我所熟悉的前額和一束金發。我聽見他告訴孩子我的故事,聲音顫抖,帶著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