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帝國的崩潰 二、情系殷墟夢邯鄲(第2/2頁)

這個時候,二十萬秦軍,背靠黃河,由水運就食滎陽敖倉,南有三川郡可以依托,通過三川東海道連接關中,西有太行山道連接河東,三郡聯成一完整的戰區,只要守住漳河,保全河內,秦王朝尚有半壁江山可以延續。然而,就在兩軍對峙期間,趙國將領司馬卬由上黨郡南下抵達黃河邊,將河內與河東的聯系切斷。受司馬卬順利進軍的鼓舞和啟示,項羽派遣猛將蒲將軍隱秘夜行到漳河上遊,實行西線迂回包抄,在磁縣西南的三戶津渡過漳水,一舉突破秦軍的防線。於是項羽引大軍運動到臨漳西部,在臨漳和磁縣之間的汙水大敗秦軍,將章邯軍壓縮到洹水南岸。逼迫章邯投降的最後一擊,乃是趙國將軍申陽渡過黃河,占領河南縣,三川東海道被切斷,聯軍對河內郡的戰略包圍形成,章邯軍已成甕中之鱉。

自司馬遷以來,歷代關注巨鹿之戰的史家,都沒有特別注意到司馬卬和申陽在迫使章邯投降中的巨大作用。我們知道,司馬卬和申陽,後來都被項羽封王。司馬卬被封為殷王,封地為河內郡;申陽被封為河南王,封地為三川郡。項羽封王建國,嚴格依照軍功原則,司馬卬和申陽之所以在聯軍無數將領中脫穎而出被授與王位,正是為了酬謝他們首先突入河內、進入三川,完成了對於章邯軍的包圍,最終迫使章邯投降的卓越軍功。

洹水繞安陽城北流過,殷墟跨洹水兩岸,是殷王朝都城的遺址。自殷王盤庚遷都於此,直到紂王為周所滅,二百七十三年間十二世王,代代營築宗廟宮室於此,其繁華富麗,堪稱古代第一。殷亡以後,國都殘破,殷人遷徙流離,殷都漸漸成為廢墟,遂有殷墟之名,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二世三年七月,陷於聯軍包圍的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引領各國將領與章邯盟誓約降於洹水南岸。殷墟八百年後重登歷史舞台,宣告秦帝國大勢已去,滅亡已是不可避免。章邯在洹上放聲痛哭,哀泣人生,哀泣國運,哀泣亡魂。曾幾何時,亡國之廢墟,又成國亡之判決地。秦人原本在東方,輾轉遷徙到西陲,與殷人共有玄鳥圖騰的先祖。此時此刻,冥冥之中的亡靈,又共集於洹水否?

常言道,時間不可倒流,歷史不可重演。歷史學有悖常理,使用倒向的時間,重現往日的影像。邯鄲河內,安陽臨漳,數千年來,漳河易流,黃河改道,古昔舊跡,都已經深埋於黃土之下。新近落成的殷墟博物館建築在地下,由地面築通道盤桓下行,通道兩旁路牌,都以歷代王朝之名標識,半米處先去民國清朝,深入再去明元兩宋,兩米三米走下去,跨入五代唐隋,爾後是南北朝晉魏三國,東漢西漢秦,五米以下,走近戰國春秋,再由西周下去,抵達地下七米的殷商。你所經過的地下通道,將現在到過去的時間,轉換為由地表到地中的空間。進入輝煌的展廳,青銅器、甲骨文、婦好三聯甗、司母戊大方鼎……無數神秘的出土遺物,帶你進入歷史的夢境。

司馬遷說,項羽與章邯盟於洹水南殷墟上。《安陽縣志》說:“會盟亭在府城北洹水之上,楚項羽與章邯會盟於此,後人置亭表其處。”據當地人說,實地在今安陽市西北的柴庫村一帶。我有意前往,卻被告知車道不通,地上已無任何遺留。來來去去匆匆,真真假假都是邯鄲一夢,於是斷念留待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