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項羽的崛起 三、叛將李良

前 言

秦將李良歸趙,出於權衡利害,眼下利害逆轉,自然要作新的權衡。接受二世皇帝的“親書”後,李良將信將疑。

李良其人,本是秦軍的高級將領,通過蒯通和徐公的遊說,隨大流歸附了趙國,與韓廣、張黡一起,被委以獨當一面的軍事重任,出任趙國恒山方面軍的將領。有關李良歸附趙國以前的情況,史書完全沒有記載。根據秦軍大將王離詐冒二世皇帝書信的內容,以及他歸降趙國後馬上出任恒山方面軍將領的史事,我推想他本是秦的郡都尉一級的將軍,或許就是範陽令徐公所在的廣陽郡都尉。

李良受命攻下恒山郡後,回到邯鄲覆命,領得趙王武臣令其進軍太原郡的旨意,又回到恒山郡。當他領軍進到恒山郡與太原郡交界的石邑縣(今河北石家莊西南)時,王離軍已經封鎖了由恒山郡進入太原郡的要道──井陘道,李良軍在強大秦軍的阻擊下無法前進。就在這個時候,秦軍對李良展開了離間工作。大將王離假借二世皇帝的名義派人送信給李良,信中說:李良曾經服事於我,得到顯幸;如今一時誤入歧途,如果能夠在新的形勢下有所省悟,“反趙為秦”,不但會得到赦免,還將得到新的封賞雲雲。來信有意不封口,使李良感到內容可能已經泄漏,滋生出種種猜疑和不安。

李良歸附趙國的時候,秦帝國關東地區全面反叛,周文軍攻入關中,逼近鹹陽,秦王朝政權的崩潰幾乎就在眼前。李良駐地任所,趙軍壓境,民心思叛。同為舊秦長吏的範陽令徐公親自前來,帶來趙王的優惠條件,李良權衡利害之下,做了歸趙的選擇。殊不知形勢瞬息萬變,章邯安定關中,出關一舉消滅周文軍,進而擊破田臧、李歸軍,奪還三川郡,再破伍徐、鄧說軍,收復潁川郡,大軍直指張楚政權的首都陳縣。短短三個月時間,戰局完全逆轉,張楚政權面臨馬上被消滅的局面。燕趙地區,帝國北部軍出動,東渡黃河壓境而來,大將王離轉來二世皇帝“親書”,曉以舊情,不計前嫌,勸諭再次回歸皇帝麾下。李良歸趙,出於權衡利害,眼下利害逆轉,自然要作新的權衡。接受二世皇帝的“親書”後,李良將信將疑,覺得不可輕信,決定回邯鄲面見趙王陳述敵情的變化,請求增兵。

李良到了邯鄲郊外,在路上遇見一支華麗的車馬隊伍,前後有一百余騎,旌旗中有武字旗號。李良以為是趙王武臣出行,帶領隨從衛士下馬,跪伏路旁行謁見之禮。車騎過後,有騎士前來致謝請起,才知道車隊不是趙王,而是趙王的姊姊外出飲酒歸來。李良本是秦軍高級將領,歸趙後出任趙國將軍,擔當方面軍統帥,素受趙王尊重禮遇。以禮節論,趙王的姊姊見了李良這樣的重臣,當止步謙讓,下車施禮。當時,趙王的姊姊酒醉在車中,不知道伏謁路旁的是大將李良,以為不過是地方小吏之類,所以長驅而過,過後遣隨從告知,王姊已過,請起雲雲。李良不意受到如此不禮的待遇,在隨從面前非常尷尬,一時慚愧得無地自容。

隨從中的一位親信武士當場大怒,對李良喊道:“將軍,天下叛秦,能者先立,憑的是本事實力。趙王素來尊重將軍,禮遇無所怠慢,眼下一個女子,妄受將軍跪謁,不下車施禮,實在欺人太甚,請將軍準許我追殺了她。”李良得到二世皇帝“親書”後,內心已經動搖,經此一激,怒氣上來,借部下之氣勢決意反趙,當即派隨從騎士追殺趙王姊於路上,迅速部署所屬軍隊突然襲擊邯鄲城。邯鄲城內的趙國政權沒有絲毫察覺和準備,趙王武臣、左丞相邵騷被殺,武臣趙國政權的中樞幾乎被李良叛軍徹底摧毀。右丞相張耳和大將軍陳馀,本是民間遊俠,人緣關系深入民間,特別是陳馀,早年曾經在趙國遊歷,娶了趙國富人公乘氏的女兒為妻,在趙國可謂上上下下通達,裏裏外外根深,耳目多,消息快,緊急時得到通報和掩護,僥幸逃脫出邯鄲城,各自撿了一條性命。

李良的叛亂,畢竟只是歸趙舊秦軍的局部叛亂,沒有趙國民眾的支持,更受到張楚軍舊部的堅決抵抗。張耳和陳馀逃出邯鄲後,迅速收集舊部,重新組織起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在齊國援軍的支持下,著手重建趙國政權。

張耳、陳馀重建趙國政權,是在二世二年一月。此時,相對於武臣趙國政權建立的時候,天下的局勢有了很大的變化。陳勝敗亡,張楚政權被消滅,以下層平民為核心的六國反秦復國運動陷於低潮。反秦運動中,六國復國的基本方向沒有改變,不過,復國運動的領導核心,開始轉移到六國舊貴族的手中,反秦復國的主流,由平民王政轉向王政復興。齊國的田儋政權,是最早建立的六國舊貴族王政,始終倡導王政復興,一直與平民王政的張楚政權爭奪反秦復國的主導權。二世二年十二月,魏國舊王族魏咎,由陳縣回到魏國,正式登上空缺已久的王位,魏國的王政復興完成。二世二年一月,楚國舊貴族景駒建立新的楚國政權,楚國的王政復興開始。張耳和陳馀,本來也是王政復興的倡導者,在陳勝主持的陳縣會議上,他們就曾經建議以六國復國、王政復興的形式反秦,沒有被陳勝采納。如今,面對變化了的國內外形勢,張耳和陳馀更加認識到以外來人為核心建立的羈旅政權,最終難以在趙國紮下根來。他們接受了謀臣說客的意見,在民間找到了趙國王族的後裔趙歇,擁立為王,建立起新的趙國政權。趙歇的趙國首都,定在邯鄲北部的信都縣(今河北邢台),張耳和陳馀,繼續擔當趙國的丞相和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