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邯撐危局 二、英雄周文(第2/2頁)

右方陣成長方形作縱深排列,約有六千人,是一支由弩兵、步兵、車兵構成的主體部隊。方陣最前端是三列弩兵橫隊,每列六十八人,共二百零四人,軍士不穿鎧甲,手持弓弩類遠程武器,組成軍陣的前鋒。前鋒之後是車兵和步兵相間的三十八路縱隊。車兵身穿鎧甲,持戈、矛、戟等長兵器,分乘由四匹戰馬牽引的戰車。步兵有不穿鎧甲者,為輕裝步兵;有穿鎧甲者,為重裝步兵,分持長短各種兵器。右方陣兩翼,各有一列弩兵橫隊,分別外向排列,為右方陣的翼衛,防止敵軍從兩翼的襲擊。右方陣的最後,有一列後向排列的弩兵橫隊,為右方陣的後衛,防止敵軍從背後的襲擊。右方陣的布陣,依據長兵在前、短兵在後的陣法,攻守兼顧,滴水不漏。

左曲陣是一個由四個分陣組成的曲尺形軍陣,由九百名弩兵、步兵、車兵、騎兵混合編成。四個分陣分別為弩兵陣、騎兵陣、混成陣和車兵陣。弩兵陣突出於左曲陣的最前端,由三百三十二名弩兵組成。弩兵陣的陣表,即軍陣的四面由一百七十二名立射弩兵組成,其陣心是一百六十名跪射弩兵,成八路縱隊排列。弩兵陣後外側是騎兵陣,是由戰車六乘、騎兵一百零八騎編成的長方形軍陣,戰車在前先導,騎兵跟隨在後,戰車以三乘為一列,騎兵以四騎為一組。弩兵陣後內側是混成陣,是由車兵、騎兵、步兵混合編成的長方形軍陣,十九乘戰車排列成三路縱隊,二百六十四名步兵編組跟隨其後,陣後另有八名騎兵殿後。車兵陣側接混成陣,前鋒收斂與右方陣看齊,是由六十四乘戰車和一百九十二名甲士組成的正方形方陣。六十四乘戰車排成八縱列,每列八乘戰車,每乘戰車由四匹戰馬牽引,車上有禦手一名,甲士二名,皆著重裝鎧甲。左曲陣陣形復雜,成所謂大陣套小陣,陣中有陣的布局。四陣組合自在,變換自如,特別是騎兵的機動運用,可謂是前所未見。

在左曲陣之後,是中方陣。中方陣的構成與右方陣類似,由三千名弩兵、輕重裝步兵和車兵組成。中方陣也是長方形軍陣,與右方陣不同的是,中方陣作橫向排列,後衛左曲陣,右翼右方陣,是軍團方陣的支援部隊。軍團的指揮部、戰車帷幕、儀仗鼓旗,布置在左方陣和右方陣的縱深部,整個軍團方陣的後方。

秦軍的大營,在前鋒三軍團後面,依托後衛兩軍團移動,儀仗鮮明,警衛森嚴,傳令騎士進進出出,金鼓旗幟變換有序,宛若燈影戲中幕後牽線的手,指揮各軍團各軍陣移動,如影隨形。

秦軍的精銳,使周文震驚;秦軍的布陣,使周文繚亂。周文憑藉他豐富的軍事經驗,意識到眼前的秦軍非同一般,當是秦軍精銳中的精銳,也許就是傳聞中的始皇帝的近衛軍團之一、拱衛帝都鹹陽的京師中尉軍。

以數量而論,楚軍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由於地形的限制,數十萬大軍無法展開。周文不敢輕敵,他首先以楚軍輕銳部隊,築便橋強渡戲水,由戰車打頭,步兵跟隨,試探沖擊秦軍前鋒三軍團的結合處。秦軍放任楚軍渡河,待部分楚軍渡過戲水時,三軍團齊進,轉換陣形,將九陣展開,合攏結合部,開始攻擊。秦軍首先由弩兵直立蹲跪輪番射擊。萬箭齊發之後,弩兵閃開撤至兩翼,陣門開啟,戰車出動,步兵跟進,突入楚軍軍陣,直接攻擊遭受弩兵射擊後的楚軍。就在車戰交戟和步兵格鬥展開之時,集積起來的秦軍騎兵迅速由兩翼撲出,突入半渡的楚軍身後,焚燒破壞便橋,切斷戲水兩岸楚軍的聯系。楚軍士兵,先遭秦軍強弓勁弩射擊,因傷亡而震恐,繼而被秦軍戰車沖開軍陣,隊形出現混亂。當編隊嚴整、擊殺兇猛的秦軍步兵方陣抵達眼前時,後方又因秦軍騎兵的包抄而動搖,紛紛潰散,無法作有組織的抵抗,多成了秦軍士兵據以報功的首級。

初戰戲水的結果,楚軍大敗,渡過戲水的楚軍,幾乎無一生還。周文在戲水東岸穩住陣腳,不敢再輕易渡河攻擊。他曾經試圖引誘秦軍渡戲水,準備利用數量優勢在戲水東與秦軍決戰。然而,秦軍盡管初戰獲勝,卻不乘勝追擊,事後也絲毫不為周文軍的引誘所動,只是堅守在戲水西岸。秦楚兩軍,相持在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