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娣:這個女人有心機(第2/2頁)

“七寶鞍事件”的結局不難想到,肅宗聽從了李泌的建議,對屏風後的張良娣解釋說:“先生都是為社稷著想啊!”然後就命人把張良娣視為命根的七寶鞍給拆了。

可想而知,張良娣心頭的怒火會躥得多高。

可是,李泌是肅宗亦師亦友的人物,滿朝文武、公卿將相的進退都在他一句話,張良娣奈何不了他。

偏偏在這個時候,一個替罪羊出現了。

他就是建寧王李倓。

這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在廊下聽到了肅宗的決定,頓時感動得眼淚嘩嘩的。肅宗驚聞外面哭聲,趕緊把李倓叫了進來。李倓抹抹眼淚,哽咽著說:“臣近來時刻擔憂,這場禍亂一時難以平定。今天看見陛下從諫如流,相信用不了幾天,就能看到陛下把上皇迎回長安,一時激動,忍不住喜極而泣。”

毫無疑問,這番話一字不漏地落進了張良娣的耳中。

李倓的悲劇就在這一刻注定了。

張良娣緊緊咬著自己的嘴唇,一言不發地拂袖而去。

老娘固然奈何不了李泌,可老娘還奈何不了你一個小小的建寧王?

張良娣覺得李泌是在拆她墻角,阻撓她正位中宮,其實也沒有冤枉李泌。因為就在數日之後,肅宗就向李泌流露了立張良娣為皇後的意思,卻被李泌不假思索地否決了。

當時,肅宗說:“良娣的祖母,是昭成太後(玄宗生母)的妹妹,上皇對過去的那些事一直念念不忘。朕想讓良娣正位中宮,以告慰上皇之心,你認為怎樣?”

李泌答:“陛下在靈武,都是因為群臣想得到擁立之功,才不得不登上大位,並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至於像冊立皇後這樣的家事,最好等待上皇的誥命,相信只是多等個一年半載而已。”

如果說在七寶鞍的事情上,李泌還有一個“示天下以儉”的理由的話,那麽在這件事上,李泌就是赤裸裸地跟張良娣唱對台戲了。

李泌為什麽這麽做?

原因很簡單,倘若肅宗自己冊立皇後,那就讓人有理由認為——你李亨在靈武自立的動機就是為了搶班奪權,否則你剛當上皇帝,為何就急不可耐地要立皇後呢?這難道不足以說明,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私利嗎?

換言之,李泌的潛台詞就是:太上皇不忘姨母養育之恩,要立張良娣為皇後,那是太上皇自己的事情,一切讓他老人家去定奪,你李亨何必越俎代庖,多此一舉,讓天下人又來嚼舌頭呢?

李泌正是不希望給天下人留下這樣的口實,才反對肅宗自己冊立皇後。嚴格來講,李泌並不是沖著張良娣個人去的。然而,張良娣並不會這麽認為。在她看來,李泌就是在故意拆她的台!

所以,張良娣遲早要讓拆台的人付出代價。

當然,柿子要撿軟的捏。張良娣首先要對付的人不是李泌,而是那個口無遮攔、不知天高地厚的建寧王李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