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一場得而復失的戰爭(第2/3頁)

扶余泰自立為王,有一個人立刻絕望了。

他就是太子扶余隆的兒子扶余文思。他想,爺爺和老爸這一王一太子都還沒死,叔叔就擁兵自立了,就算到時候能把唐軍擊退,可爺爺和老爸還回得來嗎?就算能回來,八成也會被叔叔幹掉。

扶余文思越想越怕,最後幹脆帶著部眾翻墻而下,投降了唐軍。

扶余文思的出降就像推倒了一塊多米諾骨牌,城中百姓紛紛步其後塵,爭先恐後地出城投降。扶余泰勃然大怒,可他無論用什麽辦法也阻擋不了投降的人潮。

趁百濟人心大亂之際,蘇定方又命士兵悄悄攀上城墻,把唐軍旗幟赫然插在了百濟都城的城頭上。

看著高高飄揚的唐軍旗幟,扶余泰傻眼了。

他知道,人心已失、大勢已去,再負隅頑抗也沒有用了。隨後,剛過了幾天國王癮的扶余泰就萬念俱灰地打開了城門,向蘇定方投降。

就這樣,唐軍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了百濟的都城。

百濟都城的失陷再次引發了多米諾效應,群龍無首的各城城主紛紛舉城歸降。稍後,走投無路的老國王義慈和太子隆也乖乖回來投降了唐軍。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百濟的五部、三十七郡、兩百座城池和七十六萬戶人口就全部歸降。

至此,立國達六百七十八年的百濟宣告滅亡。

老將蘇定方輕而易舉地平定了百濟,為自己的軍事生涯又增添了輝煌的一頁。

唐高宗李治大喜過望,隨即下詔,在百濟設置了熊津等五個都督府,以百濟的原有官員擔任各地的都督和刺史。

百濟的滅亡太迅速了,迅速得讓人有些不可思議。

一個立國六百多年、擁有人口將近四百萬的國家,會這麽容易屈服嗎?

答案是否定的。

面對輕松到手的巨大勝利,唐軍將士不免都有些飄飄然,於是縱兵劫掠的行為時有發生,此舉頓時激起了百濟軍民的反抗情緒。正當唐軍上上下下都還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時候,百濟軍民就已經悄然打響了一場復國戰爭。

率先揭起反旗的人,就是百濟勇將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是百濟西部人,史稱其“長七尺余,驍勇有謀略”。他在百濟的官職是達率,相當於中國的刺史。當百濟舉國降唐時,黑齒常之也歸降了唐軍。但是不久之後,黑齒常之就發現唐軍有縱兵劫掠的行為,許多試圖反抗的百濟青壯年均遭唐兵屠戮。黑齒常之又驚又怒,隨即帶著十幾個心腹逃回本部,並且召集流亡部眾,占據任存山,很快就修築了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固堡壘,作為反抗唐軍的基地。

黑齒常之揭起反旗之後,頓時應者雲集,短短十天之間就有三萬多人投奔到他的麾下。蘇定方得知叛亂的消息後,迅速率軍前往鎮壓,黑齒常之親自帶著敢死隊迎擊,數次挫敗唐軍的進攻。

反抗軍獲勝之後,士氣大振,黑齒常之遂率領軍隊發起反攻。由於百濟各地的郡守和士兵都是原百濟軍隊的官兵,所以黑齒常之所到之處無不望風披靡。在短短的時間內,黑齒常之就以破竹之勢一連收復了將近兩百座城池。

面對來勢洶湧的百濟復國浪潮,蘇定方一籌莫展。他多次出兵試圖消滅黑齒常之,無奈卻被其一一擊敗。最後蘇定方只好放棄,留下中郎將劉仁願鎮守熊津都督府(原百濟都城),然後押著百濟老國王扶余義慈和一幹高級官員班師回國。

蘇定方率唐軍主力回國之後,百濟的叛亂頓時越演越烈。

除了猛將黑齒常之外,百濟僧人道琛、將軍福信等人也在周留城聚眾起事。道琛自稱領軍將軍,福信自稱霜岑將軍,四處召集徒眾,勢力迅速壯大。與此同時,他們又從日本接回了百濟王子扶余豐,擁立他為百濟的新國王。

至此,蘇定方在百濟取得的輝煌戰果基本上都打了水漂,整個百濟名義上是唐朝的五都督府,實則只有一座熊津城掌握在唐軍手中。

道琛、福信隨後又率大軍猛攻熊津,勢單力薄的劉仁願只能拼盡全力困守孤城。

熊津城危在旦夕。

危急時刻,高宗李治緊急起用了一位將領,命他即刻率領留在百濟的另一部唐軍火速援救熊津。

這個人就是劉仁軌。

被命運之手一把推上風口浪尖的這一年,劉仁軌跟蘇定方一樣,也已經是六十多歲高齡了。但有一點劉仁軌跟蘇定方卻大不一樣,那就是——蘇定方十幾歲就開始馳騁沙場,可劉仁軌卻一輩子都沒有上過戰場,更不用說帶兵打仗!

高宗起用這麽一個人,能夠挽回萬分危急的百濟形勢嗎?

連身經百戰的名將蘇定方都不得不知難而退了,這個從沒打過仗的劉仁軌,又怎麽可能扭轉乾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