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第2/2頁)

這是一道很難輕易逾越的天然屏障,對西岸的日軍是這樣,對東岸的遠征軍也是如此。

1944年4月,衛立煌帶著幕僚經過多次察看,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渡江地點,滇西遠征軍也初步完成了裝備和訓練。

此時,中國駐印軍已在緬北發起第二次旱季攻勢,孟拱河谷殺聲震天,處於亢奮中的史迪威一再催促,要求滇西遠征軍按照計劃渡過怒江,與駐印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就在這節骨眼上,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昆明和重慶大受震動。

蔣介石給衛立煌發來加急電,要他回師楚雄,以保昆明。

捏著兩位老大的電報,衛立煌反復思量,覺得按哪一頭的意思辦都不好。

回師楚雄,就意味著出師計劃要泡湯了,可自己出來這一趟算怎麽回事,沒有戰功,到頭來罩頭上的帽子還是一個“中條山”,今後又有何前程可言?

若只聽史迪威的話,不顧一切渡江作戰,到時昆明若有差池,自己一樣要吃不了兜著走。史迪威固然不好惹,那蔣介石卻也不是好侍候的老板,一個抗命失地之罪就可以讓你永世不得翻身。

給這兩個牛人扛活不容易啊,衛立煌最後決定走“中庸之道”:先抽一部分兵力到貴陽,等局勢稍一緩和,再相機發起渡江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