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笑談渴飲倭奴血(第4/11頁)

1940年3月,木下勇少將接任第十一軍參謀長,上任伊始,他就感覺武漢總部的氣氛“普遍沉悶”。

與中國軍隊不同的是,日軍幕僚一般擁有較大的發言權,在有的部隊,幕僚甚至能代替主官進行指揮。木下勇當時就認為,要使武漢總部的氣氛由“沉悶”變成“明朗”,必須以戰養氣,也就是俗話說的,哪裏跌倒再從哪裏爬起來。

一個月後,園部因在上高會戰中指揮不當而被免職,由阿南惟幾中將接任。阿南和木下勇的意見一致,都計劃對長沙發動大規模進攻,以挽回士氣。

一二把手張牙舞爪,總部的老幕僚們卻都面有難色。當著阿南的面,他們忍不住訴說起“湘贛會戰”時隨部隊征戰的情形,聽完這些親身經歷者近乎聲淚俱下的講述,阿南和木下勇才終於明白,原來岡村並不冤枉。

湘北正面雖是平原,但水域較多,在沒有湖沼的地方,第九戰區采取了“化路為田”的辦法,經過破壞,原有公路連痕跡都看不出來。岡村被逼無奈,只好以坦克車代替軋路機,利用秋旱田幹,把田埂鏟平,才勉強修出了臨時性的簡陋通道,盡管這樣,後勤仍經常脫節,而且越往南進困難越大。

到岡村決定撤退前,日軍步兵所攜帶的幹糧,最多只能再吃一個星期,且已相當疲憊。而當時第九戰區尚未使用的部隊還有五個軍之多,處於以逸待勞之勢,以岡村的精明,這筆賬他不會算不出來。

聽到這裏,阿南倒吸一口冷氣,但他隨後說的是:“攻取長沙不成問題!”

阿南經歷顯赫,先後擔任過皇室侍從武官、陸軍省人事局長,此前又在華北任師團長,是一個自我期許很高的人。當然他說不成問題,並不是真覺得沒問題,而是認為只要假以時日,技術問題不難解決。

阿南指示幕僚,“高山大河何所懼”,新的長沙會戰一定要打,不過從現在開始,就應著手對各種技術和細節進行具體研究。

第十一軍參謀部於是展開工作,首先對一名被捕的第九戰區長官部參謀進行審訊。這名參謀參與過湘北陣地的設計,他供認了湘北陣地的部署情況。接著,參謀部出動飛機偵察,確認其供述與實地情況相符。

此外,多次空中偵察,也使第十一軍得以大致掌握戰場道路的破壞狀況。

若說這些偵察有什麽空白點,那就是對山區陣地缺乏了解,基本心中無數。比如平江幕阜山,主要是楊森自己在布防,戰區長官部的幕僚對此也不一定清楚,而復雜的山地對飛機偵察來說,同樣是個盲點。

依據所獲得的情報,阿南及其幕僚進行了多次兵棋演習,也就是在沙盤上模擬對抗,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作戰計劃。

因為山區的情報資料不足,擬定計劃時,對平江究竟使用多少兵力又成了一個問題。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第33師團出兵平江,只是把平江作為一個障礙,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迂回包抄長沙。不料平江沒有拱開,還吃了大虧,這次幕僚們有所重視,決定使用第6師團、第40師團合力對平江幕阜山進行掃蕩,以鏟除來自側翼的威脅。

阿南再次審查草案時,覺得如此用兵太過浪費:我一共才幾個師團,怎麽能把兩個師團都拖在山區呢,而且還是第6師團這樣的甲種師團,你們的腦袋是不是都被門框給夾了?

他拿起筆,刷地就把第6師團劃掉,轉用於湘北正面,只留下第40師團進山作戰。

大戰硝煙未起,楊森已提前聞到了味道。

新墻河是當時中日兩軍正面對峙的最前線,在河的兩岸,各有一段空隙,即所謂的緩沖地帶。休戰時間久了,這裏就成了兩不管區域,既無人收稅,也無人約束,第三方勢力趁機滲入。

第三方勢力跟兩軍都不搭界,屬於混社會的,也就是三教九流、地痞流氓這類,他們在新墻河兩岸開妓院設賭場,竟然讓真空地帶有了一絲畸形繁榮的景象。

楊森看在眼裏,也派出一些精明強幹的偵察人員,喬裝打扮後去開設賭場,實際是以此為掩護來刺探日方情報,同時暗中進行嚴密監視,防止己方情報外泄。

一旦察覺到對岸日軍警戒松懈,偵察兵便趁晚上越過河岸,深入敵後進行刺探活動。

日軍前線的一舉一動,都沒逃過楊森的耳目。搜集到的所有情報顯示日軍正在進行戰前動員,楊森一邊將相關情報送至戰區長官部,一邊加強自身部署和防範。

第二十七集團軍內部序列做了新的調整,除第二十軍外,增加了滇軍第五十八軍,兩軍同守通城、平江,其中第二十軍在通城以南,第五十八軍在平江以北的幕阜山,楊森則坐鎮於長壽街,進行左右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