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乖不乖,各人猜(第3/10頁)

這算怎麽一回事,鄧、孫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當下便驅車繼續前行。

終於看到士兵了,全都是從娘子關敗退下來的兵,已成“兵流”,情形非常狼狽,川軍也在裏面。鄧、孫這才得以與部隊取得了聯系,也大略知道了戰場的一些情況。

短短幾天時間,川軍各部都打了敗仗。

一個沒幾支槍能打響的部隊,要想取勝,那真是一件艱巨無比的任務。上陣後,能讓川軍發揮出一點戰鬥力的,還是背上的一把大砍刀,有的士兵既無砍刀又無刺刀,短兵相接時,竟然只能掄起槍托與敵肉搏。

填坑式戰法,把川軍填進去不少,其余部隊已無招架之功,不得不逐一撤離。

日軍野戰部隊之所以強悍,除官兵訓練有素外,其標準化的作戰配置也不容忽視。從娘子關方向進擊的日軍,為原駐朝鮮漢城龍山的第20師團,這是一個老師團,兵種從步兵、騎兵、工兵、炮兵無所不有,後勤分工也非常細致,除輜重隊外,尚有通訊隊、衛生隊、野戰醫院,甚至連軍馬都有專門配備的獸醫服務。

可憐川軍一無所有,更談不上什麽醫藥救護。負輕傷的,血淋淋地自己往後方走,重傷的大多遺棄在陣地,無人過問。重傷員們痛呼:“弟兄們,我們都是四川人呀,出來都是打鬼子的呀,打鬼子負了重傷就沒有人管了嗎?天啊,打國戰就是這樣打的嗎?”

一些傷員為免受辱被殺,便先行自盡,其狀甚慘。即便是倉皇撤退中的官兵,也大多喪魂落魄,有人邊走邊哭,有人憤慨絕望,軍心士氣一落千丈。

這可都是鄧、孫的基本部隊,看到這種樣子,二人不免既失落又心痛。好在彼此取得了聯系,已是不幸中之大幸,只得趕快予以收容和掌握。

1937年11月3日,在晉東和晉北相繼失守的情況下,閻錫山決定集中兵力固守太原,川軍被列為總預備隊,要求限時集結於太原以南的北營。

鄧、孫奉命率川軍晝夜兼程,爭分奪秒地趕往北營。在四川時,像他們這樣的高級指揮官及其幕僚,出行一般不是騎馬就是乘坐滑竿,但因為要搶時間,等不及載運乘馬的列車到來,眾人就與普通士兵一起徒步向南行軍。

1937年11月6日,川軍總部及少數先頭部隊到達太原南郊,但距離北營尚有一段距離。這時馬也送過來了,鄧錫侯便想搶先一步趕到一座叫南盤村的村莊,以便偵察一下北營的地形。

走著走著,士兵在路邊撿到了一只紙盒子,上面畫了一個箭頭指向前方,旁邊還用鉛筆標注著外國文字。鄧錫侯及其幕僚沒一人懂外國字,鄧錫侯看了下也沒看懂,就把盒子扔了繼續前行。

行至距南盤村不遠時有士兵報告:“前面發現敵人。”

鄧錫侯不相信,太原城裏還有晉綏軍守著,南郊怎麽可能出現日軍呢,當下便笑著說:“軍人不能連常識都沒有,太原還在那邊,敵人從哪來的?一定是漢奸擾亂,不要怕。”

一直走到南盤村村口,才發現村內已用苞谷杆堆成工事,隱約還有人影晃動。鄧錫侯到這時仍以為村裏駐紮的是友軍,還叫衛士不要輕易射擊。

幕僚眼尖,一眼看到了一個將腦袋從土屋裏探出來的日本兵,趕緊指著說:“看,日本兵!”

鄧錫侯方才猛然清醒過來,大喊一聲:“集合!”

話音剛落,村裏便槍炮聲大作。幕僚翻身下馬,朝鄧錫侯所騎戰馬的屁股上猛抽一鞭,助其先馳向小道。

由於事出突然,人忙馬慌,在越過一座壕溝時,突然馬失前蹄,鄧錫侯被掀翻跌入泥沼。沼深過腹,他的一條大腿也摔傷了,一時之間難以自拔,而後面的追兵卻越來越近,情形真是萬分危急,眼看著就要悲催了。

在三國演義之中,劉備乘馬陷身檀溪,想來也是這樣一番驚心動魄的場面,多虧了他座下之馬非同凡響,竟能奇跡般地淩空躍起,從而幫助主人脫離了險境。

鄧錫侯沒有這麽厲害的馬,不過他有一個忠心的副官,副官跟隨在後,冒死將他扶出了泥沼,又一路背著狂奔。

一個人跑還不一定能跑得掉,何況還背著一個,正在惶急之中,忽見路邊趴著一個當地老鄉。老鄉認識路徑,經他指點,二人才得以擺脫追兵。

脫險後,鄧錫侯藏身於北營的一座村莊。村裏殘垣破瓦,空無一人,顯然遭受過敵機轟炸。時已深夜,鄧錫侯不敢再往別的地方去,又找不到吃的,只得忍凍挨餓,在民房土坑上蹲了一夜。

天亮後,殿後的孫震也帶著大部隊到達西營,在村子裏找到鄧錫侯,眾人一陣欷歔。

按照閻錫山固守太原的軍事計劃,由傅作義守太原,其余部隊則“依城野戰”。但各軍都知道敗局已定,除傅作義屬晉軍體系,不能不遵命守城外,其他人全都心猿意馬,以致於太原周圍並未能形成嚴密防線,從而給日軍的小股尖兵創造了乘隙鉆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