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關還是開(第3/19頁)

正好鄧漢祥也代表劉湘來沈陽打探內情。在段祺瑞幕中時,鄧漢祥曾數次赴東北,與張學良有舊,當他以“與楚抑或與漢”相詢時,張學良明確答復:助蔣。

張群轉而詢問鄧漢祥,鄧漢祥要為張學良保密,不便明言,只說:“看來你的使命一定是能夠完成的。”

張群心領神會,急電蔣介石,謂已大功告成。這邊鄧漢祥也在第一時間給劉湘發去電報,使得劉湘沒有像他的叔叔劉文輝那樣一步失算,走出大敗招。

為確保劉蔣會談取得成功,鄧漢祥已代表劉湘謁見蔣介石,並與張群、楊永泰多次協商,給劉湘鋪足了路,現在見“主公”相召,他又急忙從上海趕到漢口。

劉湘問鄧漢祥:“你看蔣介石這回約我去,要談些什麽問題?”

鄧漢祥已知端倪,他一語道破天機:“蔣會提高你的地位,利用你來阻止中央紅軍北上,但同時也免不了要以防堵紅軍為由,派重兵入川。”

早知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過鄧漢祥的實話實說,還是使劉湘愈加忐忑不安,可他又不甘心就此放棄,只得解纜行船,邊走邊想。

到了武穴,劉湘終於想通了,他對鄧漢祥說:“我主意已定,阻止中央紅軍北上,防其入川,本來就是我們需要的,只是不能放蔣介石派兵進來。”

劉湘分析,假使紅軍只是路過,那就是虛驚一場,大家井水犯不了河水。退一步說,如果中央紅軍的目的真是要拿下四川,川軍出於保衛桑梓之情,又是以逸待勞,也未嘗不可一拼。

反之,若讓蔣介石的“中央軍”進川,固然可以增強對抗紅軍的實力,可那樣的話,勝敗還有什麽意義呢,因為到最後,收局的將是老蔣,而不是他劉湘。

1934年11月13日,劉湘乘船到南京。

南京方面的接待規格很是隆重,除蔣介石外,其他文武大臣均至下關恭候。

稍事休息之後,劉湘便由楊永泰陪同,前去面見蔣介石。

進“宮”之後,劉湘忽然變得笨拙起來,連話都說不清楚了。蔣介石頗為詫異,以為劉湘是奔波勞苦所致,只好讓他先下去休息。

下來後,楊永泰笑著對鄧漢祥說:“你這位夥計是個劉璋,怎麽擔得起重任?”

雖是勸謔之詞,二人私下又是老友,但鄧漢祥聽到之後,仍立刻板起臉,正色道:“你不要把人認錯了。”

劉湘不過裝傻而已,他是害怕蔣介石提出派兵入川,無法當面回絕。蔣介石沒有談成,只得臨時安排楊永泰等人與鄧漢祥進行磋商。

南京方面開出的價碼,是任命劉湘為四川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以下簡稱剿總),授權打破防區,統一軍政,今後川軍軍費和軍火全部由南京政府負責發放。除此之外,四川可獨立發行巨額公債,以償還近年來所積債務,緩和財政困境。

這些都是預期好的,接下來才是最關鍵最棘手的。

鑒於舉國紅軍都將湧往四川,以四川一省之力來抗衡紅軍,恐難有把握,因此蔣介石的意思是,擬派十個師的“中央軍”從川東和川北兩路入川,以協助作戰。

鄧漢祥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他先是客套幾句,表示這種布置很周密,接著話鋒一轉:“不過我們還應特別考慮四川軍民的心理。”

鄧漢祥開宗明義:“我是貴州人,我深知過去因滇黔及北洋軍幾次入川,蹂躪地方,四川人對客軍的印象歷來就很壞。”

此話一說,對面幾位馬上不樂意了。

“我們是國民革命軍,怎麽能跟滇軍、黔軍、北洋軍相提並論呢?”

鄧漢祥點點頭:“中央軍固然跟他們不同,但一般川民不會這麽看這麽想,他們還會認為你們是客軍。”

鄧漢祥又說:“四川全省軍隊尚有五十萬,不難和紅軍一拼,如果因為這十個師入川,而使五十萬川軍生出主客利害不同的心理,反而不肯努力作戰,劉甫澄(劉湘)個人縱然肯負責,亦恐無濟於事。”

楊永泰等人都聽出來了,不就是不想讓“中央軍”入川嗎,還找出這麽多似是而非的理由。雙方各為其主,免不了又是一場口舌之爭。

鄧漢祥回去跟劉湘一匯報,劉湘便在第二輪會談時拿出了殺手鐧:“中央軍”一定要入川,我就不當這個“剿總”了!

幾番往返,蔣介石摸到了劉湘的底線,便打消了派兵入川之意,另外建立“委員長行營參謀團”(以下簡稱參謀團)進駐四川。

在性質上,參謀團屬於“行營”派出的臨時性幕僚機構,並不具備統轄軍事和民政的權力,參謀團主任又是劉湘的速成同學賀國光,這些都讓劉湘難以回絕,當下就點頭應允了下來。

1934年12月8日,劉湘謁蔣辭行,搭輪回川,賀國光隨行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