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熊克武:字錦帆,生於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研經鎮,同盟會員。熊克武由叔父資助,自費留學日本,就讀於東斌學堂,回國後,在四川策劃和組織了一系列起義。他一手創建的蜀軍,是川軍中唯一一支黨人武裝,因區別於老川軍,所以又稱新川軍。

孫中山:同盟會創始人,辛亥革命的領導者之一。

佘英:字竟成,生於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同盟會會員。佘英有較好的武術功底,曾考中武秀才,社會經歷復雜,做過學徒、船工、管帶,有豐富的江湖經驗,在袍哥內部被推為舵把子。熊克武發動四川起義時,佘英是其重要助手。

楊兆龍:瀘州知州,鎮壓了熊克武和佘英發起的瀘州起義。

黃興:同盟會中僅次於孫中山的領袖級人物,時人以“孫黃”相稱,在同盟會中主要負責軍事,領導和組織了廣州黃花崗起義。

張鳴岐:兩廣總督兼代理廣州將軍,是一個很有能力及政績的漢族大吏。黃花崗起義時坐鎮廣州,成為革命黨人要刺殺和捉拿的主要目標。

喻培倫:字雲紀,生於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文英街,同盟會會員。父親是內江糖商,家庭富裕,自費留學日本,後考入中國政府所指定的官費學校,就讀於千葉專門醫學校藥科。他擅長制造炸藥和炸彈,是同盟會中有名的“炸彈大王”。

但懋辛:字怒剛,生於四川省榮縣方家沖,同盟會會員。他是熊克武在東斌學堂的同學,辛亥革命期間,和熊克武一起組織四川起義。但懋辛具備較強的軍事指揮能力,在蜀軍中,其地位和作用僅次於熊克武,是所謂“九人團”和“一軍系”中的第二號人物。

川軍的歷史,要從熊克武講起。

一個“武”字,無意中透露出的,是一個古老民族無比不安的情緒:它曾以文明著稱,但在弱肉強食的冷酷現實下,也不得不走上以武自強的道路。

辛醜條約簽訂後,民間出現了一幅著名漫畫,畫上豺狼虎豹全撲了過來,偌大的東方國度眼看就將被撕得四分五裂。

就連最保守的人都意識到,不改變不行了。變革大潮洶湧而至,很快就將包括熊克武在內的無數年輕人卷入其中。

熊家曾寄望於熊克武的是子承父業,做一個老實本分的中醫,但熊克武顯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醫人不如醫國,談文不如論武,只有投筆從戎,用外國先進的軍事技術來武裝自己,才能抵禦入侵。

志向已經決定,年輕人需要的就是一個東渡日本學習軍事的機會。

中日兩國最早都是以歐美為師,只是兩個學生在成績上的差距越來越大。到了甲午戰爭,曾經不顯眼的日本竟然後來居上,一舉反超了曾經很輝煌的中國同學。

傷你最深的人也許就是那個最有本事的人,中國人非常想知道的是,這個東瀛小國究竟有著什麽樣的成功秘訣。當國家再次遭遇重大挫折時,這一感受尤其強烈。

中國於1901年簽訂辛醜條約;第二年,即1902年,綿延千年的科舉制度便被廢除,隨之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選派留日學生。

至此,日本正式替代歐美,成為中國海外取經的第一標杆。

和現在一樣,當時留學日本也有公費和自費兩種方式。公費當然好,可問題是設有門檻,非得在國內就是優等生不可。熊克武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留給他的只有第二種可能。

自費拼的是錢,如果以此劃線,經濟狀況一般的熊家就只好幹瞪眼了。幸虧熊克武的叔父經商有道,每年都能賺取數百兩銀子,足夠為侄子供學費。

1903年冬天,熊克武啟程赴日。

檣帆已經揚起,帶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美好理想,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它的軌跡卻在中途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