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解“洪大全”(第2/5頁)

天地會在湖南南部勢力本就強大。通過羅大綱等人的號召,約有五萬人參加了太平軍。太平天國向各地散發了《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和《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檄文,這些檄文迅速傳播到各地,最遠傳到了武昌。人們把這些檄文悄悄貼在墻上。其實,這一代的天地會曾多次造反,是老資格的造反派。但他們畢竟組織薄弱,軍紀松懈,是以並沒有多大成果,造反大多夭折。看到太平軍軍紀嚴正,他們深深感到:這樣的組織,一定會成功的!

清軍對太平軍束手無策。太平軍一逼近,道州提督萬余清就和知州王揆一起棄城逃往衡州。一個月後,萬余清因失守罪被革職查辦。賽尚阿拖了好久才從桂林動身,六月初一進入湖南,到達永州。太平軍補充了人員和物資,進行了充分休整,於六月二十五日放棄道州,開始東進。據記載,太平軍經寧遠、嘉禾、藍山、桂陽州等地,於七月初三占領郴州。郴州是秦亡後,由項羽擁立的傀儡楚義帝的都城,這一帶有很多天地會會黨,其中兩三萬人參加了太平軍。另外,這一帶煤礦中的千余名礦工也揭竿響應。占領郴州後,太平軍才正式建立了工兵隊——土營師。清軍也並非沒有抵抗。在桂陽,知縣李啟詔殉職。總兵和春、常祿率領的正規軍只是慢吞吞地在太平軍後面追趕,江忠源的湘勇反而一直在勇敢地進攻。

給北京的報告都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粉飾,但真相終究還是傳了出去。“湘勇比正規軍頑強”的說法已傳到了北京。蓑衣渡大捷使北京當局深思。盡管奪回了永安,俘獲了洪大全,但再怎麽偏袒也很難說這是勝仗。桂林方面說擊退了敵人,其實是被包圍了一個月,敵人不過是撤圍繼續前進。若敵人是敗逃,那就應當朝老巢金田村南下,而不是北上。

真相大白。

蓑衣渡大捷算得上是一次真正的勝仗,但此戰卻並沒有正規軍參加。

北京的大官兒們都在這麽紛紛議論:

“江忠源要求向東岸派兵,總兵和春就是不出兵。”

“當時和春如能出兵夾擊,就可以全殲太平軍。”

“江忠源不停地送去飛函,和春不予理睬。據說江忠源哭了。”

“在蓑衣渡打死了發賊的巨魁馮雲山。”

“要能再加一把勁兒,也可以把洪秀全、楊秀清置於死地。”

“外面傳說,欽差大臣在永安俘獲的洪大全,並不是什麽大頭目。”

“是呀。以前送上來的報告中,從來就沒有提到這個人的名字。”

洪大全還未過安徽,給事中(侍從官)陳壇就上奏道:“關於俘獲匪賊偽軍師洪大全,檻送來京事。據說洪大全只不過供賊驅策,而非頭目。查詢以前上奏的逆首姓名,也無此人的名字。看來是在賊眾竄出永安、無可奈何之際,稍事誇張,以壯其威,最後達到掩蓋自己失敗之目的。掩京師之耳目易,欺天下之耳目難。應特降諭旨,表明洪大全不值得押往京師,令沿途之總督、巡撫將此犯就地正法。”他大概是擔心抓住一個小嘍啰而鬧得滿城風雨,以後會變成笑柄。不過,北京並沒有發出把洪大全就地正法的命令。北京有一種僥幸心理,說不定洪大全真是個大頭目。另外,有人強烈主張:“在北京審問,會很好地了解敵人的內情。”

“你這人真有趣!”丁守存瞅著洪大全,多次說著同樣的話。

洪大全自己卻一點也不感到有趣。一路上,從天下大勢到戰略戰術,他無一不談。不過他所依據的,大多是《孫子兵法》或韓非的理論。若誇獎他學識豐富,見識卓絕,他說不定會很高興,說他有趣,他當然不滿足。

“跟你說,你也不會明白的。”洪大全道。

“是嗎?你對我不滿意呀。哈哈哈!”丁守存愉快地笑起來。

“京師會有更有眼光的人,有識人的眼光。”

“我的眼光不行嗎?”

“樞府(軍機處)大臣,六部尚書這些大人物,才有識人的眼光。”

“你評價過高了。恰恰是這些人沒有眼光,最識人的是這一帶農村裏的老大娘。”

“你總說笑話,吊兒郎當樣兒。”

“我這是很認真的,我說的也是實話。”

“行啦行啦,我不跟你白費唇舌。現在我要好好地考慮一下到京師後跟樞府的要人說什麽,你不要打擾我。”

“啊呀呀!倒變成打擾你了!”丁守存縮了一縮脖子。他對洪大全早已失望了。丁守存原本打算,若洪大全滿腹經綸,很有抱負,那便仔細聽聽他的談話,把內容記錄下來。到北京後,想來絕不會再有人願聽這“匪首”的話,那些學問和抱負恐怕會就此湮沒,實在可惜。不如把這些記錄下來,留傳後世。可是,眼前這家夥有的只是十分強烈的野心,言語空洞而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