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的憂國之心(第2/3頁)

“看來還是要靠林則徐。穆彰阿,你意下如何?”鹹豐帝先問了末席,再問首席。

“臣誠惶誠恐。臣聽說林則徐正在原籍養病,這次派遣欽差,是要承擔大任,若大臣多病,恐怕……”

“病是半年前的事,現已痊愈了。”

“若痊愈,他當立即進京,這是皇命。但至今未見動靜,看來恐怕還沒有徹底痊愈吧。”

“不,朕聽說他已經痊愈,他只是小心謹慎。”皇帝對林則徐十分中意。

“喳!”穆彰阿跪伏在地,緊咬嘴唇。

“派急使去!”

就這樣,起用林則徐的事便定了下來。

“起用前雲貴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迅赴廣西,會同鄭祖琛、向榮、張必祿,悉心剿撫”的消息陽歷十月十七日發出,十五天後,十一月一日,林則徐在福建接到諭旨。雖說急使晝夜兼程,但早在兩天前,林則徐便已知曉。連維材親自帶著消息到林家裏告訴了他,所以在正式接旨的第二天,林則徐就向廣西出發了,他早已做好準備。

出發頭天晚上,林則徐與連維材對桌而坐,交杯對酌,互敘闊別之情。

“自大人第一次拿到欽差大臣關防,已過了十年啊!”

“十二年了。那時心情多暢快,年輕十二歲,真叫人羨慕!不過,我更羨慕當時那種暢快的心情!”林則徐把手中酒杯停在嘴邊。

“這麽說,您現在心情不暢快嗎?”

“你應該最了解呀!”說罷,他把杯中酒送進嘴裏,表情有點沮喪。

就上帝會和天地會的一些狀況,兩人討論過多次。林則徐曾與王舉志有過交往,他覺得天地會是因為失去了王舉志這樣的好領袖才淪為土匪的。如果天地會能出一位傑出的領導者,還是可以寄托希望的。而對上帝會,他總有些反感。或許是因為他的骨血中滲透著儒家教養。他覺得這樣的組織即使能成為一大勢力,也不可能紮根,終會枯死。威脅清朝的還是天地會,國家前途也將依靠天地會。林則徐食清之祿,但又身為漢人,內心矛盾,心情不暢。

與林則徐相反,連維材一直認為上帝會是值得注意的組織,他反復向林則徐說明自己的看法,可在關鍵點上,對方總不能理解。他為此焦急,卻沒有辦法。

“我去廣西親眼看看,就會明白上帝會是否如你所說的那樣比天地會還可靠。”

“去吧,不過不能在那裏待長。適當時候,我也盡可能活動活動,好讓您回到北京,可不要在廣西跟他們打仗啊!”連維材搖了搖頭。

“你對他們寄予那麽大期望嗎?”

“反正我覺得,在這糟糕的世上,他們要比那些連拳頭也不敢舉的家夥好得多。”

“他們會建立新社會嗎?”

“建立新社會的能力是有的,問題是能聚集多大力量。坦率地說,我希望他們能建立他們自己的小天地。”

“國中之國?”

“是,這樣,誰都可以進行比較,究竟哪方好。劣勢的一方,為了生存就會努力,這就是競爭。沒有競爭,不會有進步。”

“哈哈哈!你是商人,所以才這樣說。對我們來說,國中之國是不能允許的。”

“這個我明白,不過,我不希望您去從事摧毀他們的工作。”

“身不由己啊,唉!不可能像當年跟英國人打仗那樣啦!”

“總之,希望您不要勉強。”

“臉色那麽難看嗎?”林則徐摸摸自己的臉。

“不只是臉,您的整個身體都顯露出疲憊之相,您要多多保重!”

林則徐從福州出發時,洪秀全和馮雲山已從鵬化山脫險。同一時間,在北京翠花胡同耆英別宅裏,耆英和穆彰阿正在密談。

“為什麽沒阻止皇上?”耆英責備穆彰阿。

“軍機大臣不止我一人,皇上問我前已問了其他大臣,我沒有辦法啊!”

“林則徐已把朝廷搞得亂七八糟,他可是危險人物。”

“這個我明白,在林則徐眼裏,只有國家,沒有朝廷。”

“既然明白,為什麽不更賣點力氣說服皇上啊?”

“在關鍵時候,我會賣力。不過,這次我改變了主意,沒必要去爭辯。”

“為什麽?”

“林則徐是危險,但有才,這樣的人,不能用到危險的地方去。上次同英國打仗時用了他,他采取強硬政策,差點把朝廷毀了。這次到廣西剿匪,依我看,那兒並非危險之地。”

林則徐憂國之情至深。他所愛的是中國這個“國家”,而不是兩百年前建立的“朝廷”。穆彰阿是滿人,大清就是他的一切,沒有大清,就沒他這個人。相比之下,對林則徐這樣的漢人來說,清不過是歷代王朝之一,王朝興滅不斷,清即使亡了,還會有下一個王朝繼承中國主權,他未必會同清王朝共命運。穆彰阿認為,假定有個非常手段,對中國前途很有好處,但會使大清朝覆滅,林則徐也會毫不猶豫地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