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天子的回憶(第2/2頁)

到周世宗時,範質已經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蕭國公。

大宋開國之後,範質仍任首輔宰相。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名滿天下的三朝宰相,卻能一生清心寡欲,崇尚艱樸,從來不肯多置田宅,貪圖享樂。五代時期,朝中宰相大都向藩鎮索取財物,用以自肥。範質不僅不肯向下邊伸手,還常常把自己的薪俸用來救濟孤老貧弱。

他一輩子不食異品,不居華屋,不事鋪張,甚至連一套像樣的接待客人的酒器都沒有。

趙匡胤記得乾德二年,範質病重,他親往探視,看到其家中陳設簡陋,略無余財,竟像個普通士子之家,既無酒器,亦無茶具,大感驚訝,便問道:“卿貴為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自苦如此?”範質卻回答說:“臣先前在中書省時,家中並沒有許多來訪的私人朋友,能前來看望臣的,都是貧賤時的窮朋友,相與對飲,何須專門器具?從那時起便養成了習慣,一直沿襲至今,並非是臣清貧得連套酒器也買不起。”趙匡胤聽後深受感動,為表彰他的清廉,命人送了一套果案和酒器給他。

範質不僅以清廉律己,對兒子們也常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他的兒子範曼曾任邕州知州兼水陸轉運使,每年為京師轉運稻米百余萬石,自己卻能粒米不沾,分毫不取。邕州風俗好淫祀,輕醫藥,有病求神問鬼。為了改變這種陋習,範曼在任期間,幾乎把自己所有的俸祿都用於為病人買藥請醫,救活了一千多名病人,而自己的家人卻常常飲食不繼。

範質在臨終之時,囑咐他的兒子,在他死後,不求封謚,不刻碑石,薄棺殮葬,喪事從儉,真正做到了功業無瑕,善始善終。對於範質這種輕財重節、不齒貪濁的高風亮節,趙匡胤從心底裏敬服和尊重。在他死後數年,趙匡胤還不斷地對身邊的人說:“範質一生儉約,勤於職守,居第之外,不殖私貨,乃真宰相也。”

範質與趙普,兩代名相,兩種品格,相比之下,高低立判。趙普啊趙普,你本乃濟世大器,治世奇才,何以竟為金銀珠寶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所惑,以致癡迷不悟?

趙匡胤這幾天一想起此事,便為趙普感到深深的悲哀!

……

……

距離三月底的禮部試越來越近,寇準在葉塵指示下,一門心思日夜攻讀詩書經義,將自從來到葉府之後這近兩年來逐步掌握的經義典故,一點點的融會貫通,對於儒家經典的掌握,又更加精深了一層。

與此同時,針對禮部試上可能會出的題目,寇準也是一日一篇的做著賈憲送來的模擬卷子。文章好壞首先是思想精要是否符合閱卷之人心思;其次便是措辭用句要行雲流水、丹青妙筆、字字珠玉;除這兩點之外,還有一點便是行文的速度,因為不管什麽時候只要是考試,總有時間限制,只說這一點的話和後試學校考試其實沒有多大區別。所以鍛煉文章也很重要,而鍛煉文章不管是天才也好,庸才也罷,別無他法,靠著手熟而已。自葉塵被中毒至今,近兩個月下來,寇準行文的速度,也更加得心應手,更上了一層樓。

這個時候,朝堂上比起年前自然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趙普罷相,薛居正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百官之首宰相,而盧多遜升任副相——參知政事。原樞密使李崇矩因身體不適高老還鄉,曹彬升任樞密使。騰出的位置若沒有意外便是潘美的。

此外,華夏衛府因為祥符王府一直沒有傳出葉塵的死訊,遲遲未動,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葉塵一死,華夏衛府便會大動。

最後,就是晉王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十多年之後,終於換人了,不過不是外人,依然是皇帝的弟弟——相對趙光義來說一直名聲不顯的趙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