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PK馮國璋

是不是覺得王汝賢和範國璋的表現莫名其妙?

這是有內幕的,此二人之所以停戰通電有兩個原因:

一來聯軍勢頭很猛,一旦交戰,必然要拼個你死我活,王汝賢他們擔心就此敗光了自己好不容易攢下來的家底。在那個年代,這些兵頭子都認為軍隊是自己的私產,跟國家沒有半毛錢關系。

二來中央有人讓他們故意這麽做。此人自然就是馮總統,王汝賢和範國璋是馮掌門的直系弟子。

馮總統本就是在段總理的高壓之下才勉強同意“武力統一”計劃,而段總理消除異己又不稍加掩蓋,直接指揮直系部隊打頭陣。於是,先後兩次被欺負的馮總統爆發了,暗地裏通知手下先意思意思打幾仗,賣段總理一個面子,然後找機會宣布議和。

直系的不合作令段總理十分不爽,可讓他更不爽的還在後頭。

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全國各地有樣學樣。雖說都是真心搶地盤,而不是“護法”,但大家鬥得不亦樂乎,你來我往,實在是熱鬧非凡。

唐繼堯看見陸榮廷出了風頭,迅速出兵禍害四川去也。而北京政府則任命在護國戰爭中趁勢而起的四川本地軍閥劉存厚為四川督軍對抗唐繼堯。劉存厚麾下的兩個日後橫行四川的軍閥就此粉墨登場,他們是劉湘以及劉湘的叔叔劉文輝。

未來的名人楊虎城也在陜西打起了“護法”的旗幟,趁機招兵買馬,為將來稱雄一方的大事業趕緊添磚加瓦。

段總理想搞“武力統一”,結果搞成這個樣子,打仗成了打臉。

於是,面子掛不住的段總理怒不可遏地找到馮總統:“我是責任內閣總理,卻不能行使權力,作為陸軍總長卻不能指揮軍隊,我不當了,你另請高明!”

馮總統一聽:“好啊,我接受你的辭呈。”

段總理剛轉身,馮總統就請到了老兄弟王士珍繼任總理兼陸軍總長,然後高舉“南北和談”的大旗,下令南北停戰議和。

孫中山看見北邊內訌,甚是高興,命令前線各軍乘勝前進,務求護法之完全勝利,“舍恢復約法及舊國會外,斷無磋商余地”。

可是,各路軍閥就陳炯明比較聽話,繼續整軍,打算為孫中山開辟一塊根據地。至於其他的人,都無視這個光杆大元帥的意見。唐繼堯他們一開始去打這一仗的真正目的只是為了保存實力、保住地盤,而現在目的已經達到,那還不偃旗息鼓?

約法和國會與這幫軍人實在是沒有太直接的利益關系,而且此次南軍的勝利跟北洋軍的內耗脫不了幹系,並非是用絕對的實力打敗北洋軍。如果日後北洋軍團結起來,南軍的這點家底都有可能賠進去,所以見好就收才是王道。

於是,陸榮廷和唐繼堯根本沒把孫中山的命令當回事,馬上附和了馮總統的停戰命令,大家各自停手。

唐繼堯還低聲下氣地跟馮總統商量:“以後我不打湖北,北洋軍也不打湖南,咱們永遠不動刀兵,好不好?”唐繼堯想割據一方自立為王,路人皆知,但他實在是太不要臉了,他打得到湖北去嗎?

孫中山非常生氣,他想打,可人家不理他,他還真沒辦法。可段祺瑞就大為不同:馮國璋敢給我下絆子,以為我段祺瑞不當總理不當總長,就奈何不了你嗎?

在段祺瑞的指示下,徐樹錚同志親自出馬策劃,吉、黑、奉、直、魯、晉、陜、豫、甘、新、皖、浙、閩十三省督軍代表分別於1917年12月2日和1918年1月5日,連續兩次召開“天津會議”,強烈要求馮國璋向南方開戰。

馮國璋在得知天津會議的結果後很生氣,但也沒有辦法,他還真沒有想到段祺瑞會有這麽大的能量和這麽高的威望。

其實也不奇怪,武人好戰是天性,不戰哪有機會建功立業?你跟他們談什麽和平統一?再者,段祺瑞有日本人出錢出槍,可以給這些武夫以實惠,而你馮國璋能給這些武夫什麽好處?

馮總統是一個很有特點的人,尤其是他的賺錢模式很有特色。馮總統為了給自己創富,連中南海的金魚都給撈起來賣了,一時間北京各飯館都以“總統金魚”作為壓軸菜,而且他還把中南海當作魚塘給出租了,佩服吧?想想看,在中南海釣魚,多拉風的待遇!

雖說馮總統致富有門,可他並不慷慨,反而十分摳門,是一只鐵公雞。因此,這些武夫從馮總統這裏拿不走一分錢的好處,不給他面子也實屬正常。

但段祺瑞和徐樹錚就不同了,他們知道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徐樹錚用日本人送的一批軍火收買了關外的張作霖(史稱秦皇島截械事件),請他發兵關內(山海關),支持段祺瑞武力統一中國。這批軍火可不少,足夠裝備約兩萬人的部隊,算是一個超級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