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之戰(第2/2頁)

馬江海戰前,張佩綸來到了福建前線,可這位清軍總指揮沒幹什麽正經事,光顧著把他在書上讀過的兵法拿到戰場上演練:比如讓十艘主力艦密集紮在一堆,說這樣可以壯大聲勢;用沒有安裝火炮的民用商船載水兵向前沖,與敵船靠近時,讓水兵沖到敵船上與敵人近身肉搏……這種戰法要是能戰勝法國人,就見鬼了。

戰爭一結束,“名為愛國,實為誤國”的張佩綸就被革職充軍東北,勞改去也。

張佩綸在勞改農場裏反省自己的時候,另一名主戰派左宗棠卻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真正的名將不是在一個地方打一輩子勝仗,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能打勝仗。左宗棠就是真正的名將——在江淮打太平軍,在陜甘打回民軍,在新疆打俄國人。雖然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他並沒有打贏法國人,可他也沒有敗。但左宗棠不這麽想,對他來說,不贏就是輸。

1885年7月27日清晨,74歲的湖南人左宗棠郁郁而終,這個狂傲的書生竟然以這樣一種不甘的方式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瞧不起李鴻章的左宗棠永遠地走了,那個曾經同樣瞧不起李鴻章的張佩綸在幾年之後卻活著回來了。

這位仁兄在勞改期間,經過短暫而激烈的思想鬥爭,下定決心重新規劃人生。因此一回來就做了李鴻章的幕僚,還娶了李鴻章的大齡剩女李菊耦,從此過上了不同的生活。“愛國英雄”就這樣做了“大賣國賊”的女婿。

張佩綸永遠不會想到,他的孫女——“女文青鼻祖”張愛玲,竟也跟賣國賊大漢奸扯不清理還亂——這姑娘跟汪精衛政府的宣傳部副部長大漢奸胡蘭成戀愛了。

……

人性的善惡,遠比你我的想象來得復雜。究竟誰才是無私的愛國者,嘴巴說了不算,唯有時間可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