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淮動(一)

隨後,我也知道在徐州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或者說是以一場來勢洶洶的開端,卻虎頭蛇尾收場的鬧劇;在整體布局上也沒有多少讓人擔心的地方,畢竟是為了有可能的這一天,早已經做好相應的準備了,就等主動有人一頭跳進去。

只是沒想到對方的來頭和背景,都要比預期更大的多,產生的效果和用處也是出乎意料的好,至少在淮鎮的高層當中,那根曾經讓人耿耿於懷的暗刺,也因為豬隊友的被動存在,被成功暴露出來而當場拔掉了;

雖然在處置後續的關聯事務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難以完全控制的擴大化和波及效應,乃至帶來短暫的失血和虛弱、混亂狀況,但在內部純潔度和發展預期的長遠得失上看,這一切代價都是值得的。

而在事變當中被當場俘獲和捉拿下來的那些朝廷使臣和衛隊,原本還是打算作為私底下政治交換的籌碼和人質;不過在現今淮鎮已經和朝廷撕破臉的情況下,他們本身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只能請他們去礦山鹽場裏走一遭,好好反省和贖免對淮鎮人民帶來的傷害了。

倒是負責主持日常留守事務的辛稼軒和陸務觀的當場表現和最終選擇,卻讓人有些意外之喜的感覺。畢竟作為一起走過的親密戰友和事業夥伴,他們倆的背景和出身環境還要更加復雜一些;

因此,對於這兩位的態度和立場,我還不是那麽有所底氣和把握的;現在卻在形勢使然之下被迫做出了選擇,對我無疑是一個頗為利好的消息。

而恢復與徐州的基本陸路通訊之後,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留在淮南的工程團和武裝屯墾點,優先開始沿著運河支線,建造扳臂信號機和相應配套的塔樓、驛站、糧所和哨卡等設施;

以配套的漕河疏浚工程一起,確保在交通和通訊上的相對便利,而為將來徹底吞並和消化整個淮南道的地方,打下基礎或者說做好準備。

畢竟,隨著我所率領的淮鎮和國朝方面。就此撕開最後一層君臣相得的遮羞布,殘破不堪的淮南道作為南北之間過渡和緩沖地區的價值,已經基本不復存在了;所以對我而言,原本只是偷偷摸摸的漸進式滲透,和打著追擊剿賊為名的地方經營,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可以說從揚州到泰州的上百裏江北地區,很快就會變成自立一體的淮鎮,與國朝占據的江南諸道就此對峙和對抗的前沿地帶;

這就需要我領導下的淮鎮,在短時間內就快刀斬亂麻式的清理和整肅好地方,將其變成可以迅速派上用場和提供助力,最基本要求也是不會給駐軍拖後腿和產生負面效應的後方地帶。

至少,淮南道內陸那些雜七雜八的土團、義勇和鄉兵,及其存身的鄔堡村寨是不能再留下來了;他們要麽老老實實的投降,就此接受勞動改造而享受辛苦創造價值的集體生活,要麽就在火銃和大炮面前給娘壓成灰灰好了。

再則,淮南道這些年雖然一只水旱災患人禍不斷而大量戶口流離失所,但是本身作為中國歷史上傳統農耕區和糧食產地,土地肥沃與物產豐饒的底子,還有水利灌溉的基礎還是不同程度存在的;

故而相比歷史上那些藩鎮割據期間,小打小鬧的開拓與屯墾或是零敲碎打的修修補補;只要有足夠規模的人力資源和其他的持續投入,就可以比較容易的獲得成果和收獲。

因此,我在這裏繼續盤桓和坐鎮上一段時間,就成為了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了。一方面是方便獲得更多國超方面的後續消息與動態,就地進行研判和評估。

另一方面,主要是協調後續抵達的援軍與人力資源,配合水陸並進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已經被朝廷滲透的十分厲害的那部叛逃人馬,需要加以追擊和肅清;也是籍此整合重建地方的秩序和武裝力量,將最基本的南向沿江防線與警戒區,給草草建立起來再說。

接下來,我對於徐州方面的第一條後續指令,就是馬上開始從輿論和實質舉措上,開始逐步的切割與大梁朝廷的幹系和關聯;

因為這些工作其實很早就已經在持續和按部就幫的暗中進行著,所以這一次更多是一些象征性和名義的舉措。

比如,包括了全方位的改易軍序和番號;

自此開始將本部主戰軍序的禦營左軍,改名為淮鎮第一軍,行營右護軍改為第二軍,前軍改為第三軍,模範後軍改為第五軍;此外,還有比照主戰部隊建立起來,負責駐防遼地的安東守捉軍,就地改編和擴充為第六軍。

然後,淮東守捉軍配下的前後左右四廂,改為防戍第一、第二軍;其余駐留在安東境內,至今保留一個基本架構的定襄軍、平海軍和保定軍,則暫編為防戍第三、第四、第五軍;待到就地擴編和補充完成之後,準備移駐到河北,河南和淮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