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捕亡?勞軍

所謂捕亡者,乃是南朝自南海都督府沿襲下來的一個特殊政策,最初是海陸大開拓時代,為了滿足新拓土地上,底層勞力上的需要,而在官方的組織和倡導下,各種有活力的民間組織和家族,對周邊土著進行大規模的捕獲和販運為奴。

後來變成一種懲罰手段,對於敢於頑抗天朝王師的一種殺雞儆猴,畢竟雞犬不留的屠城,在泰興大開海之後就很少用到,相比之下多費點周折,將其舉城舉族的擄賣為奴婢,無疑是性價比更高的事情。

從這一點上說,那位穿越者前輩梁公,幾乎在用一生的身體力行來作為表率和示範。對於這些異族按照抵抗程度,予以三六九等的不同待遇。

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最殘酷和嚴厲的做法,也不過處死過高過車輪轂的男性,然後迫使剩余的孤兒寡婦,與唐人帶來的各族移民結合,才能繼續生存的自然淘汰之法;或是將整座城市的居民,剝奪所有,空手趕入浩瀚沙海之中,任其自生自滅而已。

飄搖飛舞的青龍旗下,無論是雄踞高原,威臨西域、天竺的吐蕃人,或是稱雄西南,號稱南蠻霸主的南詔大蒙元國,還是稱霸西亞橫跨三洲的阿拉伯大食,都用無數的異族家破人亡,骨肉離散的血淚史,鋪出一條屍骨累累的征程。

甚至培養起一套前方征戰,後方販運,隨戰隨走而行之有效的章程和體制來。

以販奴作為盈利和收入的漫長征程中,也為正在休養生息的國朝,提供了數以百萬計的廉價奴口,雖然他們大多數人的命運,就是在不見天日的礦山坑洞裏勞作到死,或是成為漫長艱辛的營造工程中,時不時倒斃的橫屍。

但亦有許多奴口因為生聚繁衍在中土,而變成二三代的順民和國人。相比大夏建立過程中的崩滅的那些十萬乘,數十萬乘的大國和霸主,南海都督府索要面對的對手,無疑更容易一些,因此全民參與的程度更高,捕奴的規模甚至要更大一些,產業鏈也更加完善一些。

來源也更加廣泛,在南海和大夏關系最好的黃金時期,從極北之域的雪原凍土之民,到南荒莽林的山澤野人,從大洋東隅的大小澳和更遠的北俱蘆洲,到泰西之地的大秦諸邦和南部善洲的昆侖列國,幾乎都有國人居間折轉販運。

他們乘風逐浪,按照寰宇海圖書,所描述的理想鄉,追尋著每一片新發現的土地,雖然其中不乏嘗聞天威而慨然禮待的番邦土君,蠻部頭領,亦有夜郎自大,故步自封,或是其他因由,而無法正常溝通和交涉的存在。

於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武裝戰船之後,尾隨而來捕奴船團。

他們每下一城,便會將當地蠻族的男女老幼分類處置,按照不同的價位發賣和轉運。

比如最好賣的是年輕的女性,他們是最好的生育工具和財產,按照姿色優異程度可以賣出好價錢,就算賣不掉,也可以配給歸化人和馴熟的藩奴,繁衍更多的人口基數。

其次是不足十歲的幼童,基本思想和世界觀還沒有行成,成批買回去稍加調教和洗腦,就是良好的兵員和家仆。

然後才是15歲到四十歲之間的青壯,需要編入最基本的苦役或是炮灰部隊中,在監管下的艱苦勞役中,逐漸磨滅掉殘余的仇恨和反抗情節,或是為陣前驅數次後僥幸不死,用血肉和性命,為自己贖取自由和將來。

最後剩下來的老弱傷殘者,是最便宜的,如果依舊沒人要,就會趕到荒野中,慷慨的放任其自生自滅……

很多海藩人家,就是靠早期捕亡帶來的血腥資本,而積累起第一筆家業的,不過相對後世那些暴發戶式的西方殖民者,以及他們傻大粗笨的殖民手段,擁有古老底蘊的東方古國,無疑表面上的額吃相要好看的多。

起碼在來自中土天朝文化的輸灌和洗腦下,很少有土族和藩奴,在兩代之後還能夠堅持自己的傳統和過去,更別說南海之地,那些占據絕大多數連自己民族和語言文字這些概念,都沒有土蠻島夷之輩。

理論上只要他們不在婚配前累死早亡的話,子孫後代總有機會獲得藩主和代官的開恩,釋放出身或是擡高階層,變成新來土奴的管理者和有產者的身份。

後來就逐漸演變成,在戰地一種犒賞性和激勵性的特殊授權行為,主要針對的是戰區的敵境,或是化外之民,附逆之眾等等。

不過在天南州這樣的親藩腹地,發布捕亡令,卻是極不多見的事情,那表示官軍所遭到的抵抗和傷亡,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了。

出現在道路上的捕亡人群,就像打開了一個水閘一般,接下來的日子裏。

沒有多少俘虜,只有一波又一波被捕亡的人口,在馬隊的驅趕下,如潮水般湧過道路。這意味著什麽,已經有些讓人不大願意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