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推理中享受歷史的樂趣

這本書,不是一本常規的歷史著作,而是一本大膽的歷史推理作品。

簡單來說,這是破解歷史密碼的書。解碼與解謎不同。解謎,是破解單謎。解碼,是破解謎團,一連串彼此關聯的謎;這些謎都在一個相通的環上,必須按照環扣的次序順次解開。

這本書所要破解的密碼,是秦始皇的密碼。

秦始皇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名人,也是迷霧重重的人物。籠罩在秦始皇身上的重重迷霧,從他出生開始,一直到他死後,日積月累,有增無減,千百年來,積澱成一連串的歷史疑案。

生父之謎是第一樁疑案,秦始皇究竟是嬴異的兒子,還是呂不韋的兒子?假父和弟弟之謎是第二樁疑案,秦始皇與嫪毐、成蟜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表叔之謎是第三樁疑案,昌平君究竟是什麽人,他為什麽先扶持嬴政親政,後來又起兵反秦稱楚王?

第四樁疑案皇後之謎,更是蹊蹺。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後,卻在史書上渺無蹤影,這不是非常奇怪嗎?這樁奇怪的事情,不僅牽連到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幼子胡亥和他們的兄弟姐妹,更牽連到他們的母親——那些曾經在秦始皇身邊生活過,後來又完全失去消息的所有後宮……

如此種種疑案,都糾纏在一個環上——秦始皇的親族和外戚。如此種種疑案,至今仍沒有確切的答案。

為什麽會這樣?年代久遠,史料欠缺,當然是首要原因。不過,人為地隱瞞歷史真相,有傾向性地曲解歷史,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我看來,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觀念的束縛。

多年以來,在史料學領域,我們信奉“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的原則。不過,如果將這個原則推廣到整個歷史學,警句就變成了咒語,我們將會掉進認識的陷阱,誤以為凡是沒有記載的事情就不曾存在。照此擴大化,歷史學將只剩下破碎的片斷,而失去完整的篇章,前言不搭後語的失衡,最終難免陷於失語。

歷史是什麽?歷史是基於史料對往事的推想。要通過少而又少的古代史史料,解讀出多而更多的史實來,必須修煉“有一分材料說十分話”的功夫。這個“說十分話”的功夫,講的是由一條材料生發十條線索的方法;這個方法的思路,是多方聯想與合理推測。在直接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搜尋間接的旁證,運用聯想和推測,上下內外關聯,前後左右旁通,索隱探微,設問求解,將各種蛛絲馬跡串聯起來,最大限度地解析歷史,揭示歷史的真相。

歷史學的這種做法,類似現實中的偵探破案。案發後的現場,混亂而狼藉,犯人無影無蹤,證據被銷毀隱去,偵探們仔細地搜集每一處指紋、每一個腳印,甚至是一根毛發、一種氣味……如何由這些少而又少的證據,搜尋出犯人的蹤跡,復原出案發的現場,推理和聯想正是必不可少的功夫。按照偵探學上的說法,就是通過推理和聯想,將所有的證據合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相關的證據鏈,由此重建案發的過程。

刑警偵探破解的是現在的疑案,破解古代疑案的歷史學家,是歷史偵探。歷史偵探破解歷史疑案,同刑警偵探破案一樣,充滿了驚險、刺激,還有樂趣。

讀者朋友,讓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的秦代,來到秦始皇身邊,置身於那一個又一個的案發現場,一起來做歷史偵探,一起來享受破案的快樂,一起來體驗福爾摩斯式的邏輯與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