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幹杯!(第2/3頁)

相比於英國剝奪了王公的外交權,在新的條約下,這些成為俄羅斯貴族的王公們則獲得了有限的外交權——在俄羅斯帝國外交部指導下的外事權。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王公的宮殿之中,第一次出現了來自中國的外交官。

對於會在這裏見到來自國內的外交官,王熾並不覺得的奇怪,倒是趙一鳴在見到來自國內的商人時,反倒覺得十分驚奇,異鄉碰到了同胞,自然是一件讓人非常高興的事情,趙一鳴便邀請王熾一行來到了新建的領事館做客——一棟曾經屬於英國商人的豪華莊園,就是領事館所在。

相比於印度式的奢華,在莊園裏舉行的中式的晚餐甚至顯得有些“寒酸”但是對於來訪的王熾、李頂一來說,卻根本沒有這種感覺,反倒是因為領事的招待而倍覺榮幸。

“即然現在印度就像是一個熟透的桃子,為什麽我們不來摘這個桃子?”

“為什麽要占領印度?”

放下手中的筷子,看著李頂一,趙一鳴笑著說道。

“按帝國外交部的估計,印度的人口約在1.6至1.7億之間,如此龐大的印度或許是財富,但同樣也是累贅,在這裏建立殖民統治,我們需要管理如此龐大的且宗教信仰千奇百怪的土著居民,或許,我們可以在這裏得到一定的利益,但是,這個累贅卻不符合帝國的利益,對於帝國而言,我們更希望追求的是商業利益!”

看著王熾,趙一鳴語氣認真地說道。

“你是幸運的,在這個時候來到了印度,我們已同俄國人簽署了條約,作為承認他們對印度的占領的回報,未來的印度必須持以‘門戶開放’,當然,這種開放是對中國的……”

即便是作為外交官,趙一鳴也不知道,在簽約之中還有一個國家——法國,甚至法國還在印度獲得了屬於他們的勢力範圍,但是現在法國卻一直沒有任何行動。

“相比於殖民利益,帝國未來對印度的政策就是利用地理近緣優勢,尋求商業利益,印度將會作為中國商品的市場以及原料提供地,王先生,就像你現在辦的這樣,讓德幹高原全都種上棉花,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可以提從一些協助……”

身為外交官的趙一鳴在明白了王熾的想法之後,立即意識到他的想法,對中國的好處。

“王先生,你告訴我,你是怎麽想到這個主意的?”

盯著王熾,趙一鳴笑著問道。

“要知道,如果整個德幹高原變成棉海的話,那麽到時候即便這裏是俄國人的殖民地,但同樣也是我們的經濟殖民地,即便是俄國人修通了通往印度的鐵路,也無法改變這一點!”

雖然沒有讀過經濟學,但是趙一鳴很清楚,如果所有的土邦或者說德幹高原上的印度人都種上了棉花,到時候,他們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切斷對華棉花出口。因為大半外印度都依賴對中國的出口,而這就是經濟殖民。

“大人,在下不過只是一時狂想罷了,讓大人笑話了……”

在官員的面前,王熾那裏敢表現出自己的得意,他的謹慎讓趙一鳴笑了笑!

“王先生,這件事是好事,本官會上報外交部,到時候外交部肯定會配合你的行動,如果有需要的話,我相信帝國銀行也會願意向你提供貸款,哦,現在帝國銀行已經決定在這裏開設分行了……”

聽著這位領事大人的話,李頂一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在說什麽?

驚訝的看著面前的這兩位,不過只有二十六歲的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種棉花居然和中國在印度殖民事業有關。

“俄國人不敢!”

又一次,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東家曾經的話語。當時東家的自信和趙大人的話語相互映襯著,讓李頂一看著東家的目光也變得復雜起來,在聽到帝國銀行的支持時,更暗自感嘆著東家的運氣,並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而慶幸,有了來自國家的支持,東家的生意,又怎麽可能做不大?

“……不過,不能僅僅局限於棉花,還要在其它方面的動些文章,想些辦法,幾年前,對於西洋人來說,中國是他們的經濟殖民地,而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將印度變成我們的經濟殖民地,相比於西洋,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因為中國擁有太多的人,四萬萬人,正是因為人太多,所以在殖民地的選擇上,我們需要的地廣人稀適合移民的殖民地,但是像印度這樣的地方,我們需要這裏作為中國的經濟殖民地,為我們提供我們所需要的工農業原料……”

在過去的幾年間,為了推動殖民事業,不僅帝國大學開設了“殖民學”專門研究殖民地的管理與經營,甚至就連許多大學的文科,也紛紛開設的類似的課程,而趙一鳴作為外交官,自然對殖民學有著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