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日常(第2/3頁)

這也是中國從戰爭爆發初期,直到現在,一直能夠占據優勢的根本原因,當英國人考慮著他們的海軍、陸軍去阻擋中國海軍、陸軍的時候,對於中華帝國統帥部來說,所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去碾壓對方。

也正因如此,中國才能夠以相對弱小的國力占據主動優勢。

而作為最高統帥的朱宜峰,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督促著工業的生產,比如軍艦、火炮、炮彈等軍需物資的生產問題,當然,還有征兵問題,至於戰爭,不然有那些將軍們負責,作為皇帝的他,更願意把自己放在協調者的角色上。

然後,在離開了武英殿之後。

他就開始享用了起了午飯。相比於簡單的早餐,午飯卻是極為豐盛的,往往都是最好的廚師提供的幾道極為精致美味的菜肴。

照一般的慣例,身為皇帝的他喜歡跟幾個人一起吃午飯,雖然他邀請參加的總是帶著一定的目的性,帶著皇帝對臣子的賞賜,但對於受邀者來說,這同樣也意味著榮耀,畢竟只有極少數一些大城可以接受這種邀請。

所以,在這個時候,午飯在某種時候,同樣也是一種工作,或許這就詮釋了一句話:皇帝是沒有私事的。

換句以後是最為時髦的話來說——朱宜鋒把自己的全部時間獻給了人民……呃,不對,應該說是臣民。

就像現在,即便是在享用著午餐,他仍然需要和駱秉章等人一同討論著政事。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現在法國人和俄國人。他們肯定會在印度以及其它殖民地的問題上,擴大他們的利益縮小我們的利益……”

在接到法國已經派出他們的特使,在聖彼得堡進行三國談判之後,在長松一口氣的同時,朱宜鋒同樣意識到,他們肯定會有所動作。

“俄國人與法國人肯定不會樂意看到,我們獲得大部分屬於英國的殖民地,他們會千方百計地縮小我們的利益訴求……”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分臟從來都是如此,對於每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來說。他們所在意的從來都是利益。

可以說,中國與俄羅斯,中國與法國之間現在的聯盟,與其說是國家聯盟,倒不如說是國家的利益聯盟。

三國的結合,根本出發點就是為了瓜分不列顛的殖民地,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心懷鬼胎。來形容三個國家的關系。

“陛下內閣的意見還是但凡是我們流過血的事絕對不能讓的。”

駱秉章直截了當地說道。

他口中所謂的那個的意見,實際上也就是官方可以接受的底線。

“如果軍隊,流過血的地方拿出來和這兩個國家進行交易的話。那麽勢必會激起軍隊以及民間的不滿。到時候所有的責任都必須要有內閣來擔負。”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中華帝國政體與其說是一個傳統的東方是帝國。倒不如說是一個東方與西方的混合體。

它最大限度地保存著中華帝國傳統的政體。但是卻又融匯了西方政體的一些特點,所謂的內閣,與其說像是英國式的內閣,倒不如說是混合了一些西方政體特點的中國式內閣。

也正因如此,受命於皇帝的內閣保持著某種半獨立。

就像過去內閣考慮士林輿論一樣,現在的內閣更注重輿論。更注意輿論的影響。對於駱秉章來說,他非常清楚。如果說,在外交談判中,為了爭取俄羅斯以及法國對中國的支持。或者說為了讓兩國加入這場戰爭之中,而在殖民地問題上做出根本性讓步。比如將中國軍隊打出的一些地盤。讓給兩國,那麽到時候輿論界的壓力將會完全落在內閣的身上。

到時候內閣就會成為替罪羊。而身為丞相的他屆時只有一個選擇……辭職。

這也為意味著內閣的倒台。

所以在這個時候,他有必要闡明內閣的觀點。當然,他闡明的這個觀點的用意是為了提前告訴皇帝。內閣的看法,如果皇帝決心這麽幹的話,最後那個依然要當這個替罪羊。

畢竟皇帝是不可能錯的。

身為臣子的必須要有這個覺悟。皇帝永遠不可能犯錯,犯錯的永遠只是大臣。

“但凡是我們打下的地方,是絕對不可能讓給別人的。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沒有任何遲疑和猶豫朱宜鋒力及開口說道。

“澳大利亞是我們拿血換回來的。誰想要先留下這些血再說。不管是法國人也好英國人也罷,他們想要的話先拿命來換。”

或許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澳大利亞近乎於一片不毛之地,但是對於朱宜鋒來說,他卻非常清楚,那片看似荒涼的土地,埋藏著數不盡的寶藏。

“陛下,如果臣所料不差的話,法國人想和俄國人一起把印度給瓜分了,他們壓根兒就沒有考慮到咱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