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長沙(第2/2頁)

“……先是道州天地會頭領何賤苟,於年初一舉事,自稱普南王,圍攻縣城,殺把總許得祿、典史吳世昌。然後還有衡山草市劉積厚又起事,安化藍田串子會又宣布起義……”

提及當下的形勢時,張亮基全是一副愁眉不展之色。

“大人無需為此煩憂,何賤苟、劉積厚以及串子會等香會不過只是烏合之眾,不足為憑,國藩已經派出得力之將前往平定,相信不出幾日,便會有消息傳來,現在國藩所擔心之事,卻是另一件事……”

曾國藩的話聲微微一頓,借機喝了口茶,然後的開口說道。

“現如今,地方糜爛,除卻何賤苟、劉積厚等人外,還有攸縣的紅黑會、桂陽的半邊錢會、永州的一股香會,都在積極發展會眾,醞釀謀逆,長此以往,雖官府練勇悍勇,可此地剛平他地復逆,官兵將不得不陷於疲於奔命之境,這是國藩所憂心之處!”

這才是真正最使曾國藩頭痛之事,熟讀史書的他焉能不知道,相比於朝廷的精銳,史書中蟻賊何以能成事,無怪此地剛平,他地復逆,長此以往,朝廷精銳自然不足不憑,等到那個時候,也就是蟻賊橫掃天下之時,如前朝的李自成正是如此這般,剿而復撫,撫而復逆,逆而復剿,可最終朝廷精銳越戰越少,而賊逆裹脅卻是越來越多。

“現今,我湖南一帶又新冒出一批遊匪。這批遊匪主要有三種人:一種是從嶽州、武昌、漢陽等城逃出的兵勇,無錢回家,又無營可投,沿途逗留,隨處搶竊;一種是‘粵匪’沿途糜爛地方後,那些無家可歸的百姓,弱者淪為乞丐,強者聚眾生事;再有一種是官兵行軍打仗中所擄的長夫,用過之後,沒有盤纏回家,於是輾轉流落,到處滋擾。這些遊匪大半混跡市井,破壞性極大……”

曾國藩的一番話,讓張亮基深以為然的點頭應道。

“那以伯涵之見,當如何處之?”

“大人,可記得前朝剿李之鑒?”

眉頭微微一跳,張亮基放下手中的茶杯說道。

“那以伯涵之見,應當如何?”

“殺!”

吐出一字之後,曾國藩面無表情地說道。

“對這等糜爛地方之徒,當應一律處以極刑。不管是遊匪、土匪、搶王、盜賊及其他鬧事者,捉一個,殺一個。絕不容情,亂世當用重典,當年前朝之鑒既是剿撫不定,時剿時撫,最終國局崩潰,這鎮壓匪亂,首要心狠手辣,非但不能持以仁心,反要以霹靂手段處之……”

“這自是當然,伯涵有膽有識,實是我湘省百姓之福!”

一番恭維之後,早已將曾國藩視為依仗的張亮基,那裏會有不贊同,為官數十年,他又豈不知道,於朝廷而言,可從不在乎殺了多少賊逆,關鍵是穩定了地方,平定了逆亂,這才是朝廷最看重的,至少那些草民,就像割草一般,殺卻一茬總還會再出一茬,殺之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