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百姓知朕心(第2/3頁)

為首的,是十七八個白發蒼蒼的老丈。

雖衣著儉樸,但看得出,多是新衣……

看到皇輿到來,無數百姓都隱隱激動起來,竟有往前沖湧的跡象。

看到這一幕,禦林軍都變了臉色。

民潮一旦湧動,這兩千禦林軍不下殺手根本止不住。

可隆正帝愛民如子,誰敢殺戮百姓?

眼看就要生亂,為首的韓大額頭冷汗就要落下。

卻見這些百姓還沒上路基,就在道路兩旁的荒土上跪下,齊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這一幕,眾人齊齊松了口氣。

隆正帝則面色動容,他聲量有限,只能示意賈環。

賈環運用內勁,聲音清朗道:“傳陛下旨意:朕躬安,諸臣民平身。”

“謝皇上!”

百姓們有些亂糟糟的應道,聲音都在飄忽打顫。

隆正帝見之,對賈環道:“朕行動不便,賈環請幾位鄉老,近前說話。”

說罷,又肅聲補充一句:“客氣點,別驚嚇住了他們。”

賈環好笑的點點頭後,翻身下馬。

他一身玄色山河蟒龍袍,頭戴王冠,雖不如九錫中的袞冕天子之服氣派,但依舊十分威武。

袞冕之服那個真真只能在家裏放著,以示尊崇,其他時候不好穿,太招搖。

一身尋常親王王袍就夠了。

賈環本身身材高大欣長,賣相極佳,臉上再帶上親和的笑容,當真如一翩翩濁公子般,人畜無害。

任誰都以為,他是哪個皇子,而不是那個臭名滿天下的劊子手,殺人魔王……

“諸位老丈請了!”

賈環文縐縐的拱手請禮道。

一群老者,哪裏見過他這樣的金貴人,一時間慌的不知該怎麽。

幸好人群裏有識貨的年輕人,似讀過些書,知道賈環那身衣裳代表著什麽。

忙給為首的一個老者耳語了兩句後,老者面色頓變,立馬又要下跪。

賈環搶先一步上前攔道:“陛下有旨,我大秦以孝治天下。

諸位老丈皆耋耄老人,各賜禦制龍拐一支,日後可免尊卑之禮,見官不拜。”

這一見面就是一通厚賜,還是戲文傳說中的可見官不拜的厚禮,一眾老者,當場激動的老淚縱橫,又要跪拜。

賈環連攔著,道:“陛下知你們的心意,特讓本王帶你們去陛見。

陛下最愛子民百姓,諸位老丈不必擔憂拘謹,縱然說錯什麽,陛下也絕不見責。”

十數名老丈聞言,登時激動開來,一個個從各家後輩手中搶過準備好的獻禮,相互攙扶著,隨賈環上了路基,來到了禦輦前。

雖已有恩旨,可還是再次跪拜。

賈環將禦輦前的車門全部打開,珠簾撩起,如此,禦輦就成了一座臨時的龍椅。

隆正帝端坐其上,面色肅穆的看著眾人,親自開口道:“諸位鄉賢平身。”

賈環與一眾內侍將十來個老丈攙扶起後。

當首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舉起手中的一盞宮燈,顫聲道:“草民……草民感念皇恩,擅自……擅自攔駕,雖……雖罪該萬死,但若能……能將獻禮,敬獻給皇上,也……也死得其所!!”

看著激動不已的老者一直流著熱淚,誠懇滿滿地說道。

隆正帝面色動容,道:“鄉賢何罪之有……朕,又有何德何能,可受此禮啊?”

老丈激動道:“皇上受不得,何人還能受得?”

老丈又道:“草民今年九十有三了,自國朝鼎定以來,就開始記事。

這麽多年來,大秦起起伏伏,雖然戰亂少了,可百姓的日子,著實算不得好啊。

草民一生子女八人,餓夭三人,其余五個,兩個因苛捐雜稅被逼亡,還有兩個,被征發去運送軍糧,一去不回……

原本草民也早該死了,只是心中不甘啊!

衙門整日裏稱頌盛世,可草民為何感覺不到盛在何處?

日子,只能一天天的苦熬。

草民原以為,只能這般熬到死。

卻不想,臨了臨了,竟真盼到了轉機,迎來了好日子!

這三年,苛捐雜稅少了太多,徭役更是大大減少。

草民一家靠紮燈為生,原本紮一年,也只能夠勉強糊口,甚至還要鬧饑荒,落虧空。

可如今紮一個月的燈,就比過去紮一年掙的還多!

身上有新衣,米倉有米,碗裏有肉!

聽說碼頭修好後,大船能停泊洛陽,日後還能賣出更多。

眼見更好的日子,就要來了哇!

這一切,都是托皇上隆恩!

草民雖是鄉野粗民,卻也聽說過,先些年,皇上是多麽不容易……

如今皇上終於掌權了,第一件事,就是善待我等百姓。

讓我等百姓,活成了人樣兒,活出了希望!

草民就是立時就死,也心甘情願了。

平生唯一的余望,就是能見見聖君,為聖君敬獻一份草民紮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