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龍舟議政(第3/4頁)

你究竟如何作想,說仔細了。”

賈環道:“臣開拓海外,不能只一味的依靠武力征服。

強如成吉思汗,打下了大半個世界,最終也不過是分崩離析的下場。”

“那你打算怎麽做?”

這次開口的是李光地,他捏了捏殘須,難得正經道:“你那套法子,老夫平日裏也琢磨過。

但正如你所說,強如一代天驕,都難免身死國滅。

你又能怎麽做呢?”

賈環笑道:“剛柔並濟吧,盡量做到師出有名。

先派人去做買賣,咱們大秦在別處是外國人,越是那種落後的蠻夷之地,人的貪婪也就越不加遮掩。

咱們金山銀海的流著,必有人眼紅……

到時候,就有正義的借口派兵護商。

然後再談判,爭取獲得駐兵權。

獲得租界,再通商移民……

不止咱們往外面移民,也可以從外面引進許多仰慕天朝上邦,想來大秦賺銀子的外國人,比如倭國和新羅國人。

大秦境內,許多道路都艱難險阻,需要理順。

許多苦寒之地的土地開墾不易,如黑遼西域。

若讓大秦自己的百姓來開墾,怕是會累死很多很多人……

大秦的每一個百姓都十分珍貴,可以勤勞勞作,卻不必將命送在艱險之地。

因此,咱們可以從國外多招一些苦力勞工回來,讓他們來做。

咱們付出真金白銀,便不算壓迫,當然,他們要比大秦的百姓便宜的多……

如此有來有往間,而大秦始終占據主動。

用不了幾年,咱們就能控制住他們的金銀命脈,武力又遠遠強盛過他們。

又不是粗暴的奴役壓榨他們,反而給他們帶去好處……

臣相信,他們的百姓,終究會認可我們。

隨著他們國內的秦人越來越多,影響勢力越來越大,將異國變成秦土也就水到渠成了。

到那個時候,臣以為,臣打下的疆土,要比成吉思汗占領的江山,穩固太多。

蒙古人只懂得毀滅,肆意剝削壓迫,卻不懂得創造財富。

所以,注定會失敗。

臣卻不然。”

“那你還不是要打量遷徙大秦的百姓?”

隆正帝聽的怦然心動,不過到底還能壓抑住,回到最初的疑點。

丁口,在過去的幾千年裏,都是朝廷最大的財富。

若是讓丁口大量流失,那朝廷便會流失大量的財富,這是隆正帝不想看到的。

賈環笑道:“至少三五年內,不會大規模的遷移百姓。

臣希望內陸貧瘠之地的百姓,最好都能遷徙到沿海城市。

臣會讓銀行在沿海之地,興建大量的工廠作坊,招手大量的勞力為工。

到時,百姓們不需耕種,只要在工廠作坊裏勞作,就能養家糊口,還能過的很好。

陛下,這些百姓,在現在的家裏,一家能有二三畝薄田就不錯了。

他們一家多則十來口,少則四五口,全靠那點田地吃飯,怎能不窮苦?

一大家子人,只要幾個人就能種完田,其他人只能閑著,無事可做。

這樣的情況,不窮才是怪事。

可去了工廠,一家十口人,就能做十份工,這樣的家子越大,賺到的工錢也就越多。

臣在外面不停開拓海外市場,根本不需擔憂商貨無處可賣。

如此,大秦國內可以不斷加大工廠作坊的擴建。

也就能將越來越多的窮苦百姓解救出來,讓他們能夠憑借勞動過上富庶的生活。

朝廷還能收到更多的稅負。

至於遷移百姓出海……

短時間內,會以銀行體系下的商賈力量為主,去異國經商。

而朝廷這幾年,要盡最大的努力,讓百姓多生孩子!

可以以減免稅負,減少徭役的方式,來鼓勵百姓。

誰家生養三個孩子,獎勵一只羊,生五個,獎勵一頭牛!

臣相信,大秦的人口,在二十年內,會出現爆炸性的增長!”

“你能等二十年?”

隆正帝不信道。

賈環哈哈一笑,道:“最多五年!等國內的百姓生了那麽多孩子,只在國內打工,怕是養不好那麽多孩子,只有去外面,去海外拼搏,才能賺取大量財富,養活好孩子。

陛下,大秦如今有一億多人口啊!

十年內遷徙出一千萬,留下的人口至少還有兩億,甚至三億!

非但不會減少,只會更多!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代,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機。

只要抓好了這個時機,大秦就會屹立千年不倒,無敵於世!

咱們君臣必須抓住這個時機,這是咱們君臣的歷史使命!

所以臣之前才對張廷玉直言,換不了眼界就換人,不能與時俱進就下台!

事關國朝氣運,任何人都不能拖後腿!

誰都沒有這個分量!

至於眼前的這點苦難,陛下根本不必放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