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零章 我賈漢三又回來了!(第2/5頁)

贏杏兒眼神一凝,道:“不知溫伯爺所說的變化是……”

溫嚴正看了看周圍,見除了索藍宇和贏杏兒身邊的心腹昭容外,並無其他人,他便沉聲道:“據我推測,宮裏陛下的心思,多半發生了變化。

到底會變向何方,我亦不知。

但其對武勛的態度,一定會變。”

贏杏兒聞言,道:“溫伯爺是說,那位想要趁機削弱武勛?”

不是不可能。

往常時候,沒有正當理由,天家都不好對武勛下手。

但凡行“狡兔死、走狗烹”的帝王,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劉邦這樣做,便有呂後之亂,幾乎殺絕劉姓諸王。

趙大杯酒釋兵權,雖然沒有動刀子,可結果依舊不好,他自己不明不白的死了,直系子孫在整個北宋一朝都過的心驚膽戰。

朱元璋就更不用提了,大殺功臣時,太子就死了。

等殺盡功臣後,兒子反了,還殺了孫子。

總之,這樣做的帝王幾乎都沒有好下場,還累及子孫後代。

這還只是一個緣由。

第二個,大秦又有不同處。

軍方除了不能幹政外,擁有極高的自主權。

這一面雖然極大的保證了軍方的戰鬥力,卻也不是沒有“隱患”。

用文官的話來說,就是尾大不掉,容易生變。

所以,一般情況下,皇帝也不敢隨意無理由的打壓武勛將門。

但這次不同……

這次是武勛自己中間出了大亂子,隆正帝有無可辯駁的理由,也有足夠的動機出手。

理由自然不必贅言,張勇一事,將武勛一脈都陷入了一個被動之地。

至於動機……

贏杏兒一時想不到。

因為賈環的緣故,在隆正帝穩固皇位時,武勛一脈出了大力氣。

若非軍方始終站在這隆正帝一方,隆正帝想要坐穩江山,幾乎不可能。

就是如今,軍方也始終支持他的大部分政令。

贏杏兒不解,隆正帝為何這個時候對武勛下手。

她想不到,溫嚴正卻想到了。

他沉聲道:“我也是近來清閑的時候多了,所以才多想了些。

公主驚才艷艷,為太上皇一手所教,應當明白大秦爵位自高祖皇帝始,就定下了世代降襲章法的緣故。

而且,章法中還要求,武勛門第承爵人若非武人,便只能承襲宗親之爵。”

贏杏兒負手而立,淡淡道:“高祖皇帝是為了大秦不要落的和前明一個下場吧,前明空有無數公侯伯爵,臨國難時,武勛將門中卻連個能掌兵的大將都難出,辜負皇恩。”

溫嚴正聞言,呵呵一笑,道:“此為其一也,除此之外,還有一重意義。

公主不妨想想,若是沒有這個章法,當初四王八公何等威名,他們在軍中、朝中故舊,何等之多?

起碼我奮武侯府,是萬萬比不上的。

縱然子孫不肖,可憑借他們在朝中在軍中的人脈,也能讓這些王公府第世代富貴。

而一旦有了傑出的子孫,就有可能讓他們的家族,成為真正的大世家,僅次於天家……”

“溫伯爺的意思是……”

贏杏兒眉尖忽地一挑,似有所悟的問道。

溫嚴正面色微微肅穆,道:“環哥兒花費心思,做出了銀行這事物。

這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

好不好?真好!

於朝,於勛貴,於百姓,於江山社稷,都好。

只是,似乎有些好過頭了。

尤其是對武勛。

只要購置幾分股份,一年來就能收的幾萬兩銀子的分紅。

這還只是小門戶……

咱們這樣的家族,收到的更多。

武勛已然有了貴位,再有了這麽多銀財……

公主當知,只要家風嚴正的將門家族,都不會斷了親貴傳承。

如此以來,便是世世代代武勛之爵,也就世世代代在軍中掌權。

一代代下來,積累出的人脈,將會何其龐大?

到那時,武勛將門就會成為一個個真正的世家大族。

甚至,不再局限於軍中……

平心而論,這樣的家族,對朝廷,尤其是對天家而言,並不是好事。

武勛到底和文官不同,文官一代人就算再傑出,能做到宰輔之位,可下一代,能不能進學中舉都是兩說。

影響力和余蔭,能傳承的不多。

可武勛的威望和余蔭,卻可以世代累積,比如賈家……

我想,這或許就是那位現在開始轉而打壓削弱武勛的緣由所在。

這個問題,我能想到,那位自然也能想到。

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也想不出,大概只能靠環哥兒和那位親自去談。

若談出了解決之道則罷,若談不出……

怕是誰也無法阻擋那位打壓武勛之勢了。

畢竟,如今那位的皇位穩如泰山,民間威望極高,民心所向,任何人都難以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