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東道(第3/4頁)

眾人聞言,紛紛擡頭往門口看去。

王熙鳳一雙妙目,陡然變熱……

……

大明皇城,長樂門外,內閣值房。

張廷玉、何爾泰、陳壁隆三人回到內閣後,張廷玉面色淡然的坐回職坐。

何爾泰和陳壁隆兩人的面色則不大好看。

內閣內還有二人,一為分管工部的內閣閣臣楊順,一為分管戶部的胡煒。

胡煒能力極強,是前相陳廷敬留下來的人才,但性子油滑許多。

整日裏笑眯眯的,從不挑事,也極少與人爭執。

楊順的性子倒和何爾泰、陳壁隆兩人相像,沉穩果決,雷厲風行,眼中揉不得沙子。

見三人回來後的情形,便淡淡哼了聲,道:“可見沒有好結果?陛下對那位……榮寵之盛,冠絕古今。

然對江山社稷,卻不知是福是禍。”

何爾泰聞言,再想想今日之辱,面色愈發鐵青。

陳壁隆嘆息一聲,道:“陛下和忠怡親王縱然知道我等心意,卻還是顧念情面……

卻不知,對於江山社稷之重,最講不得的,便是情面啊!”

胡煒呵呵笑道:“陳相言重了,何相消消氣……不就是再多兩年嘛,何必非要急這一時半會兒?”

何爾泰聞言,將手中茶盞往桌面上一丟,厲聲道:“又介,我何某人又豈是為了那些地?

難道你也不知,我是為了不讓邊軍武臣做大,不能讓他們有了靠自身屯田便能維持甚至壯大的能力!”

陳壁隆也沉聲道:“又介,毅庵說的對啊!咱們大秦,對武勛之寬容,只看看那位寧國侯之氣焰,便可見一斑。

只要他占著理,就沒人能怎樣他們,連天家都不行。

這不能說是錯,不似前宋時杯酒釋兵權,不似前明時大肆誅戮功臣,就不至於有外難時無良將。

可是,單是榮寵寬縱,卻絕非謀國之道。

朝廷,一定要有限制武勛將門兵權的法子,否則,早早晚晚必然生亂。

軍糧草秣,便是一直以來,朝廷限制邊軍壯大的一大殺手鐧。

不管他們有多少大軍,只能靠朝廷運送糧餉草秣養著。

一旦有不穩之意,便斷了他們的糧草,亂兵,也就不攻自破。

可若是給了他們自給自足的機會,那……

朝廷再無可制之法了!”

楊順在一旁哼了聲,沉聲道:“咱們自然明白自己的苦心,可那起子私利小人會明白?

他們只當咱們在謀那百萬畝良田。

庶子焉知國之大政?”

胡煒聞言,抽了抽嘴角,也沒理會楊順含沙射影的攻擊,他尋思了下,道:“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為何不能再等二年,等收回了黑遼軍團的屯田之地,日後再不許軍隊務農,經商,不就可以了?

說句良心話,咱們大秦到了今日,已然是盛世之基。

開國百余年,多咱見過朝廷不缺銀子,戶部有富余的時候?

這畢竟都是人家的功勞嘛,稍微退一兩步,也不是不……”

“糊塗!”

胡煒話未說盡,就被楊順厲聲喝道。

楊順似怒發沖冠,瞪著胡煒厲聲道:“事關國朝根基運數,豈有退讓之禮?

黑遼軍團屯田之事,不過引子罷。

他們才屯田幾日?

況且,黑遼畢竟有朝廷設置的督撫府衙在,百姓亦皆是老秦百姓,民心向秦,容不得屑小作亂。

真正厲害的,是西北!

朝廷絕不能眼睜睜看著西北萬裏河山上,駐軍數十萬屯田於外。

一個荒蠻準葛爾,就攪得大秦西面百余年不得安寧。

真若讓那邊發展起來,哼!

那裏既可養馬,又能種田吞糧,再加上那位坐擁金山銀海,給他二十年光陰,豈不重演董卓舊事?

到那時,你胡又介擔得起這個罪責嗎?”

胡煒被說的面色發白,雖然面色羞惱,可心裏未嘗沒有被說動。

因為,還真有這個可能……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未發言的張廷玉輕輕擱下手中筆,輕笑道:“楊相,不至於此。

黑遼有督撫衙門,西域自然也要設。

西域各大古城,都要設立府衙。

甚至還要設立黑冰台……

另外,軍方不得幹政,這是一條鐵律,也是一條死線。

生產建設兵團,雖掛著兵團名,卻和當地軍隊沒有任何瓜葛。

只是以軍制,集中力量,開發西域罷了。

雖然多少還是有些隱憂,但只要我等始終睜一只眼看著西域,就絕不會讓他們有任何可乘之機。

而西域,卻會逐漸開發成大秦的寶地,再不會像前朝那般,只占一個虛名。

它要實至名歸。”

……

皇城內,武德殿。

出乎意料的,殿內正堂中央,擺放著一個大圓桌。

圓桌中央,是一個紅銅打造的,大大的鍋子。

周遭,擺滿了盛著各式小菜和裝著鹿肉羊肉的瓷盤,還有各種香料調味品的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