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三年……(第3/3頁)

正是靠著這些商稅,支持了朝廷南征北戰,抵定了江山。

然而至玄元二十八年,太上皇……優渥士林,減免稅負。

商稅,便一日少過一日。

到了忠順王執政期間,更是銳減到近乎沒有的地步。

前明之事,再次重演。

寧侯下江南前,曾與陛下約定,從銀行起立之始,所有商鋪,皆重新繳納商稅。

尋常衣食住行百姓之業,以十五稅一即可。

如玻璃、白瓷、絲綢、古董等奢侈之業,以八稅一繳納。”

“八……八稅一?!”

郭琇瞠目結舌。

自古國稅以二十稅一為標準,賢明君主以三十稅一而得名。

吝嗇些的,則以十五,或是稅一而被譏諷。

十以下的,必為暴虐之君!

謂之苛政猛於虎也!

可是,玻璃、白瓷、刺繡,這不都是賈家主打的營生嗎?

賈環這是在往自己身上割肉啊!

“寧侯此舉,是為了讓朝廷重開商稅稅源。無農不穩,無商不富。

朝廷從商事上多收些稅負,便可從農事上少收些。”

張廷玉淡淡解釋道。

郭琇忍不住道:“朝廷若真按此等稅率收稅,難道不怕被怨與民爭利嗎?”

商稅誘人,誰人不知?

前明崇禎皇帝不知,還是萬歷皇帝不知?

可沒人敢動這個主意,因為反彈勢力太過強大駭人。

名聲也太壞。

只要一動這個心思,無數禦史奏折就會淹沒內閣上書房。

罪名便是與民爭利。

只要祭出“與民爭利”四個字,也就站住了道德制高點。

誰敢反對,誰就是小人。

聽到郭琇之言,張廷玉沉默了稍許後,緩緩道:“如此,郭大人可知寧侯對朝廷的赤忠之心否?

你我皆不如也。”

郭琇聞言,整個人登時怔住了,眼神茫然……

這世上,真有這等聖人?

可是,當今天子在時,他可富貴無憂,百邪不侵。

但等二三十年後……

哪個後繼之君,能容得下一個聖人臣子?

不過,至少隆正帝在位時,郭琇決定不會再理會賈環的任何事……

……

當中央中樞完全統一意見後,對於賈環在江南的動靜,態度便從默認,變成了大力支持。

隆正二十年甫一開朝,軍機閣大臣溫嚴正上書,奏請朝廷開黑遼軍屯,以軍養軍。

效仿西域,建立生產建設兵團,開墾軍屬農場,大力開發黑遼。

軍機閣大臣施世綸上書朝廷,請擴建南海水師,以戰艦開海路,為大秦商道護航。

並第一次言明,中國南海,為大秦內海。

南海諸島,皆為大秦疆域,理應設立兵站駐守,以防海盜屑小侵占。

同一年,商稅司從戶部獨立而出,並立商稅法。

朝野嘩然之際,為緩解“民情”,朝廷決議,先從內務府皇商,及宗室勛貴所屬的商鋪經營收起。

二年後,再鋪至全國……

隨著時間的延展,江南女兒街日益紅火。

銀行業務,也漸入人心。

銀行周邊所控股的行業,擴展至百姓的衣食住行百業之中。

到了隆正二十一年,第一支遠洋船隊入水遠行,便開啟了大秦的又一新紀元。

無數大秦的絲綢、白瓷、茶葉、玻璃、玉器,源源不絕的從海上運出。

或東至新羅扶桑,或南至暹羅、安南。

最遠者,甚至去了歐羅巴大陸……

繁華的商貿,帶來了無數的金銀,也帶動了大秦國內翻天覆地的變化。

盛世已至,萬民歡顏。

歲月悠悠,便在這匆匆忙忙之間……

三年光陰,轉瞬即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