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義憤!(第2/3頁)

贏祥粗略估計,收上來這筆銀子,哪怕不用賈環那還沒影兒的銀行相助,朝廷也能輕松渡過難關。

不過……

賈環說的也不無道理。

若是讓那些人將這次清理行動,和國庫缺銀掛上勾,再坐實了……

那朝廷之威望和面目,將會變得無比可憎!

甚至,上行下效,下面各省各府各縣的主官們,會用這種法子,在地方上肆意搜刮剝削,以彌補這次的損失。

千萬不要低估他們的下限,那比人們想象的還要低的多的多……

只是,賈環卻解釋道:“陛下,王爺,賬不是這樣算的。清繳上來的銀子,並非全是贓銀。還有大部分,是別人存在他們錢莊換成了銀票的銀子。

這部分銀子,待那些人持著銀票前來,並能證明來路清白後,要還給人家的。

否則,是真要出大亂子的。

拋除這些外,能收上來的銀子,最多不過一千萬兩。

當然,這裏指的是現銀。

若是連他們的宅第門面古董田契都算上,三五千萬兩都打不住……

臣只要現銀就好。”

“不可能!”

隆正帝斷然拒絕道,許是覺得力度不夠,又咬牙切齒的補充了句:“絕無可能!”

賈環不樂意了,道:“陛下,臣不是不知您為何忍了他們那麽久都沒動手,您不就是怕擔心得罪太多人嗎?

那些人的力量和勢力大到陛下您都為之忌憚,可臣卻不避艱難危險,一舉幹翻他們,您真當臣是二傻子?

臣這樣做,還不是一心為了朝廷,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

若真只是為了臣自己,為了籌備銀行,臣哪兒不能去賺銀子?

因為今晚的勾當,賈家日後至少要縮頭縮腦的委屈三五年甚至更久。

就是臣,處理完都中事務後,也得自己把自己流放到外面好幾年。

直到他們忘了臣的存在,才有機會回來。

付出這麽大的代價,您覺得臣就是為了這筆銀子嗎?”

隆正帝聞言,頓時不吭聲了。

眼神依舊冷冷的盯著賈環,但比之前卻和緩了許多。

當然,話依舊不可能有好話:“怎麽,給朕做事,委屈著你了?”

賈環無奈苦笑,道:“陛下,若臣真覺得給陛下做事委屈,這會兒還在家裏陪嬌妻。

以臣的性子,若非感念陛下這些年的看顧,絕不會摻和這些狗皮倒灶的破事。

天下不平的事多了去了,又沒惹到臣頭上,臣管那麽些做什麽?”

隆正帝聞言,嘴角抽了抽,眼睛盯著賈環,不說話……

賈環郁悶,成不成給個準話行不?

一旁贏祥卻知道隆正帝心裏又被感動了,只是還是舍不得銀子……忙解圍道:“賈環,你總要說說看,你要那麽些銀子做什麽?”

賈環忙道:“臣要用它們辦一件大事……”

贏祥聽他說的不詳不盡的,皺眉道:“什麽大事?可是為了籌備銀行?”

“不是……”

賈環道:“和銀行有關,但關系不算太大。

臣現在還不能透露機密,但臣敢保證,辦成這件事,對朝廷有百利而無一害。

而且,所耗費的銀子,用不了多久,就能幹幹凈凈的回到國庫。

還不用擔心被人造謠說嘴!”

“果真?”

“當然!”

“這樣的話……”

贏祥看向禦案後的隆正帝。

論經濟手段,他還是頗為相信賈環的。

隆正帝也信,只是……

“五成絕不可能,最多兩成。”

隆正帝沉聲道。

賈環伸出三根手指,比劃道:“最少三成……外加南城興化坊的杏花街。”

興化坊其實原本就叫杏花坊,只因坊內多杏樹,每到春秋,都因杏花或杏子香美的不可方物。

只是後來不知哪個老夫子上書朝廷,以為杏花坊不夠莊重肅穆,與神京不合,所以改名為興化坊。

甚至,還將大多的杏樹砍伐……

但興化坊中,卻留下了一條街,街兩邊的宅第裏尚存不少杏樹。

故名杏花街。

隆正帝似允許了賈環要走三成銀子的意思,只是好奇道:“你要一條街?做什麽用?就朕所知,杏花街內如今住著的都是……”

他知道個錘子,整日裏滿天下的災禍都不夠他操心的,哪裏會知道小小一條街道上住的什麽人?

好在,一直做木頭人的張廷玉知道,他道:“陛下,杏花街住的都是都中紡戶和繡戶。”

所謂紡戶和繡戶,就是專門以紡織和刺繡為生的百姓。

神京都中,煌煌百萬民眾,每日消耗的布匹和刺繡不知多少。

但紡戶和繡戶卻不是為普通百姓準備的,而是為了宮裏……

雖然宮裏每年都會從蘇杭或者蜀地進錦緞,但那都是供奉給貴人的。

尋常宮人,卻穿不上那種好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