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軍機閣之爭(第2/2頁)

因此,黃沙軍團真正的力量,已經從恐怖的二十萬大軍,變成了區區五萬兵馬……

這種情況下,即使牛繼宗等人,也不會再奢求讓秦梁交出武威軍團長的位置。

那一點都不現實。

然而,嶽鐘琪卻忽然開口道:“太尉,下官卻有些疑惑……”

秦梁眼眸一眯,冰冷的眼神看向嶽鐘琪,寒聲道:“不知,嶽將軍有何疑惑?”

嶽鐘琪似聽不出秦梁語氣中的不悅,道:“武威軍團長和西域軍團長的人選都極為妥當,王將軍和鄭將軍下官也都認識,知道其二人都是老於軍伍的悍將,足以擔當重任。

而兩人麾下的各都指揮使、營指揮使,也都是黃沙軍團中的得力將校,下官……”

“嶽將軍,不要浪費時間,這裏不是內閣,不需要口是心非鋪墊過場。你有問題,直言便是。”

牛繼宗淡淡的插口,打斷了嶽鐘琪的話。

“呵……”

溫嚴正啜飲了口茶後,笑了聲,道:“老牛,嶽將軍原是方太尉手下大將,與咱們不是一道人。方太尉當初便以玲瓏的交際手段聞名,嶽將軍受到影響,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是每個軍人,都和咱們一樣不近人情。”

牛繼宗聞言,哼了聲,不過沒有再說什麽。

嶽鐘琪對兩人的話並沒有什麽反應,只是溫嚴正提到方南天時,他眼角動了動,等牛溫二人罷休後,他才道:“既然如此,那下官就直言相示了。

這位曳迷離駐地的營指揮使,叫趙虎,今年不過十八歲。

太尉,曳迷離乃前準格爾汗國龍城所在之地,地位機要。

只安排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去擔任營指揮使,鎮守方圓千裏之地,是否妥當?”

秦梁聞言,沉聲道:“十八歲又如何?嶽將軍,趙虎雖然只有十八歲,但他身上的戰功,並不遜色於你。”

嶽鐘琪聞言,抽了抽嘴角,道:“這下官是知道的,趙虎原是壽山伯府的世子,跟隨寧侯賈環兩次出征西域,甚至曾親手俘獲一蒙古王子,立下赫赫戰功。

可是,他畢竟只有十八歲,下官以為,他是否真的能受此重任?”

秦梁淡淡道:“曳迷離地處盆地之中,四面環山,又有風魔之地為屏障。該處只需駐紮五千兵馬,就足夠保證當地安危。

趁此機會,給予下一輩敢戰之人一個鍛煉的機會,也是好的。”

嶽鐘琪聞言,想了想,道:“下官聽說,寧侯在西域所置的田莊和牧場,就在那裏……”

“嶽將軍!”

秦梁沉聲道:“本兵希望你能就事論事,如果你以為這五千兵馬會成為賈家私兵,大可單獨上書陛下,呈汝所奏,由陛下定奪即可。

本兵也等著你的彈劾。”

嶽鐘琪聞言,忙起身道:“太尉,下官絕不是此意,只是認為……罷了,既然太尉以為可借此機會,提攜後進晚輩,下官附議。”

秦梁並沒有對嶽鐘琪的附議表示任何謝意,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後,繼續下一個議題:“黃沙軍團的拆分,是因為隨著西域收復,大秦的西疆向西延展三千裏的緣故。

為了避免軍費的浪費和更好的穩固西疆,黃沙軍團自上而下,都願作出調整。

這是軍團的義務,也是該有的擔當。

也為其他七大軍團做出表率。

曾有人說,武威秦家鎮守西北一甲子年,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王,黃沙軍團,是秦家私兵。

這種荒謬之言,本兵自然不認。

秦家世代武勛,滿門忠義,豈容屑小汙蔑?

也正因此,當朝廷和軍機閣認為拆分黃沙軍團,更符合大秦的利益時,本兵當仁不讓的配合行事。

不僅如此,本兵以為,只是這樣,還不夠完善。

既然要改,那就大改!

如今大秦的軍制,是仿前朝,又借鑒宋朝軍制所定。

為防兵不識將,將不知兵,所以一處軍團,少有輪換調離之事。

大秦開國之初,天下皆為四戰之地,這種軍制,使得大秦鐵卒戰力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時至今日,準格爾蒙古被滅,西域歸復,四海承平。

三十年內,大秦幾無戰事。

再保持原有的軍制,本兵以為,已經不合時宜。

所以今日議題,便是是否該開啟,八大軍團輪調制度。”

此言一出,饒是眾人事先都已經知曉,心中有所準備,可心中還是忍不住有些悸動。

在座諸位皆以軍為本,若是失去了對軍隊的掌控,他們的地位,將會一落千丈。

麾下的利益團體,也將分崩離析。

由不得他們不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