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隆正帝的應對(第2/3頁)

隆正帝的身軀,都在顫栗著。

恨之極!

“皇上,臣弟有負皇上信重,罪該萬死……”

贏祥跪倒在地,磕頭沉聲請罪。

隆正帝愈發暴怒,猛然轉身,指著贏祥嘶聲怒吼道:“你是罪該萬死!

朕將祭天之事,悉數托付於你,可你竟出了這樣大的簍子!

那些畜生,當著天下萬民,和滿朝臣工的面,要廢了朕這個無道昏君!!

朕還有何顏面做這個皇帝?

青史之上,又該怎樣書寫朕的昏庸無道?

你說,說!”

隆正帝的聲音,都因為憤怒而變了形。

一雙細眸,此刻竟生生成了雙血眸,滿是嗜血紅色。

“皇上!”

高聲喚了聲,贏祥擡頭看著隆正帝,激動道:“皇上,臣弟死不足惜。

但皇上卻絕非無道昏君啊!

從古至今,有哪個皇帝能如同皇上這般勤政愛民?

又有哪個皇帝能如皇上這般,在天災連綿之年,卻幾乎沒餓死一個百姓,還能開拓萬裏河疆?

皇上,乃聖賢之君!

那些讀書人道貌岸然,他們罵皇上,不是因為讀了聖賢書,知曉仁義聖道。

而是因為江南賑災時,張廷玉設的那個局,將那些堆高糧價發國難財的江南士紳們所有的財富,一網打盡。

他們肉疼了,他們想狗急跳墻。

所以,才這般汙蔑皇上!”

“朕知道,他們是混賬。

若非逼急打痛了,再加上被人利用,又怎肯狗急跳墻?

若只是狗急跳墻,朕根本不畏懼。

不過一群書生,如何能奈何得朕?

可是……

你卻給了他們串聯的機會,鬧到現在一發不可收拾的境地。

他們是,民意啊……”

說到最後,隆正帝怒氣未消,但臉上只剩滿臉的頹然。

依舊有悲憤不平,然而更多的,卻是失望和無力……

他雖高高在上為帝王,可世間的話語權,卻並非在他手裏,而是在世間的讀書人手中。

他們分布於天下,地位清貴,百姓尊重,更深信他們。

而這世間的讀書人,十亭裏,至少八亭都在江南。

江南水災時,那些士紳大族表面上施粥放糧做善事,可實際上,每次天災之時,都是豪族們大肆兼並擴張之日。

他們手中的田地,十之八九都是在這種時候,靠兼並災民的土地獲得的。

而他們要做的,只需囤住糧食不賣,收購市面上的存糧,然後用三五石甚至更少的糧食,去換地,換奴仆。

對於尋常百姓而言的大災之年,對於士紳豪族們,卻是發家興旺之日。

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

這便是名士滿江南的士紳豪族,從老子中得到的治家精神。

然而今年的天災,由於朝廷命南海水師秘密從暹羅、安南等海外之地運回大量糧米,使得朝廷並不缺糧。

江南囤糧豪族們的糧食,非但沒高價賣掉,反而被張廷玉趁機大賺一筆。

張廷玉只需不斷的放出糧食,高價賣給那些囤糧的豪族們,直到賣到他們吃不下,再放出海量的糧食,一舉沖垮了高價位的糧價。

讓那些惡意收購市面上糧食囤積起來,準備發國難財的江南士紳們,虧出了鼻血。

而這些豪族家中,無人不讀書。

良好的經濟條件,造就了無數名讀書種子。

再加上四通八達的姻親關系,使得江南豪族同氣連枝者甚繁。

他們是真正可以操控士林風向的核心力量。

當他們的利益受損時,他們將會動用最大的力量,將那人塗抹成十惡不赦之輩。

這種事,古往今來,屢見不鮮。

隆正帝甚至都能想到,他在外界的名聲,將會何等的不堪……

“皇上……”

贏祥擔憂自責的喚了聲,道:“臣已經讓趙師道在外大肆宣揚,那些人今日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清君側,掃除皇上身邊的奸佞,才出此下策。”

隆正帝聞言一怔,道:“誰是奸佞?”

贏祥面容有些古怪,也有些慚愧,道:“賈環不是說那些人是在針對他嗎?”

隆正帝臉色忽然變得古怪起來,來回走了幾趟後,眼睛越來越亮,道:“十三弟好想法!朕以為,可以將此事明發天下……十三弟起來吧,今日之事,也不能全怪你。”

贏祥面色感激,又行一禮後,站了起身,道:“皇上,僅如此,怕還未必能奏效。還得另想法子,尤其是如何處置孔孟二家家主,及桐城四老。還有今日那些太學、國子監書生們……”

對於這些人,贏祥都沒什麽好法子。

殺自然殺不得,否則隆正帝暴虐之名必然坐實,而且還顯得做賊心虛……

可若放過……

那才是真正的毒源。

一旦放他們各回各家,他們必然會將對隆正帝,甚至是對朝廷的恨意散播到各處,遲早成為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