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妙玉,法子(第3/5頁)

大秦在各地皆建有常平倉,常平倉制度首見於《漢書》。

其理論源頭則在春秋戰國時代,《管子》曰:“歲有兇穰,故谷有貴賤;令有緩急,故物有輕重……民有余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宣帝時期,大司農中丞耿壽昌令邊郡皆築倉,“以谷賤時增其價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價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

自此之後,歷朝歷代,無不效仿,乃真正大善之策。

若行之有效,即使災年,也絕不會令百姓遭受無糧之苦,更不會出現易子相食這等只有王朝末年才會出現的亡國之兆!

可是,根據中車府回饋的消息來看,大秦各地的常平倉內,按照記載,應該都有滿倉滿谷的糧食可以賑濟災民。

可實際上,裏面除了一些陳腐漚爛,且多摻著沙子石礫甚至石灰,不能吃的舊糧外,根本都是空的!

常平倉裏的糧食,早就被歷代官員給倒賣空了!

至此,才造成了幾乎失控的局面。

“這起子該千刀萬剮的畜生!!”

隆正帝面黑如鍋,咬牙切齒道。

贏祥嘆息了口氣,勸道:“皇上,此國難之時,還是要以安穩為先。待過了這關,再說吧……”

隆正帝用力的捏了捏眉心,道:“朕又如何不知此節,只是……奸商豪族們囤積糧食,戶部的那點銀子,就算全換成糧食,就以現在的糧價,連三分之一的難民都賑濟不了。

無糧啊!”

贏祥聞言,神色也凝重起來,道:“皇上,張廷玉怎麽說?”

隆正帝擺擺手,道:“莫要再壓給他了,張廷玉近來不眠不休的處理公務,拼盡了一生的清譽,替朕抄家斂銀。再將糧食缺口壓在他頭上,朕看他就要受不住了……”

贏祥想了想,道:“皇上,能否將軍糧……”

“不可!!”

聽到贏祥之言,隆正帝斷然拒絕。

朝廷缺糧,他寧肯再多抄些貪腐汙吏的家,甚至寧可把這些肥頭大耳的畜生做成人脯,也絕不能斷了西域之戰的軍糧。

他自知這皇位大權是怎麽來的,實際上,上層勛貴圈裏,大都心知肚明,只是沒有證據罷了。

但終究難免一個得位不正的隱憂。

在這種時候,隆正帝急需收復西域萬裏河山之功,來鞏固他的皇位。

這在目前而言,是絕對排在第一的,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動搖。

只要有了這等煌煌開疆拓土之功護身,縱然得位不正,隆正帝又有何懼?

唐太宗得位正麽?

宋太宗得位正麽?

明永樂得位正麽?

可他們在青史上的名聲,又有幾個皇帝趕的上?

誰又能顛覆他們的皇權?

所以,隆正帝絕不會中斷西域之戰。

贏祥也深知此點,只是……

“皇上,那……糧食該從何處得?”

隆正帝擰著眉,細眸中閃過一抹有些瘋狂的暴戾之色,咬牙道:“朕決意,抓一批哄擡糧價的奸商,抄家,滅族!

誰再敢哄擡糧價,朕就殺誰!!”

贏祥聞言面色驟變,忙勸阻道:“皇上,此議還需慎重。如今大秦各地雖多有謀逆作亂者,但都不成氣候。

可若陛下行此議,天下間瞬間就會出現無數揭竿而起的亂賊。

皇上,糧食,大都在那些世家大族手裏啊!

他們若亂了,大秦就真的要亂了……”

隆正帝聞言,面色鐵青。

他又何嘗不知此事?

先秦是怎麽滅亡的?

不是滅亡在陳勝吳廣這等泥腿子草民手中,而是滅亡在六國遺留下的貴族世家手中。

隋朝何等強盛,論起國力,絕不輸於盛唐。

可世家一亂,偌大個帝國頃刻間分崩離析。

隆正帝都知道……

可是,那又怎麽辦?

深深的嘆息了口氣後,隆正帝有些無力的靠在龍椅上,面色微微頹廢……

若是鄔先生還在,那該有多好啊……

隆正帝心中悲憤的想到。

“陛下,寧國侯賈環到了。”

一小黃門貓兒一樣的走了進來,跪下稟報道。

隆正帝聞言,臉上青氣一閃而過,咬牙道:“讓他滾進來!”

那小黃門聞言面色一變,忙應了聲:“喏。”

而後就出去了。

未幾,賈環和蘇培盛一起進了上書房內間。

行禮作罷後,他眨了眨眼,看著面如冰山一樣的隆正帝。

幾乎下意識的關閉了五識,尤其是聽覺……

而後就見隆正帝如同火山爆發一樣,指著他一通咆哮。

關閉五識自然是不能的,不過當耳旁風還可以。

被罵了一炷香的功夫後,見隆正帝才怒氣沖沖的作罷後,賈環賠笑道:“陛下,您誤會了。

臣不是想去給武威侯報信,只是為了防範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