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留後

不得不說,王釗此言,可謂打到了七寸上。

倒不是說怕駐軍造反,他們造反個屁,只要嘉峪關鎖閉,一粒糧食不往外運,他們連飯都吃不飽。

準葛爾部之前的確擁有一批會種地的漢民,替他們耕田。

可仗打到這個地步,準葛爾蒙古都快死絕了,賈環不覺得,那些漢民還有活下來的可能。

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大軍完全沒有自給自足的可能性。

除非有以數十萬計的內陸百姓移民疆外,開墾土地種糧,才有如此可能。

因此,真正的難處,在於移民。

如果沒有辦法大量移民西域,那麽大秦,就永遠無法真正的在西域站住腳。

如果西域大地上,沒有我大秦的百姓,那又如何能稱得上是我大秦的疆土呢?

可是這個時代的百姓,大都是寧肯在大秦內陸要飯,也不願背井離鄉的去西域吃沙子的。

當初朝廷為了讓移民移民蒙古和黑遼,許下不知多少優厚的條件,分地分糧分種子分牲口,什麽都分,然而原意去的人卻寥寥無幾。

百姓對未知之地,總是充滿恐怖。

只想一想,冬日裏那厚達十尺的積雪,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吐口唾沫在空中都能凍住,人們就不寒而栗……

這樣的地方,不是蠻荒又是什麽?

死在那兒都沒人知道……

所以,想要移民塞外的難度,太大,太大。

盡管可以將各地的囚犯都壓解到邊境戍邊務農,可效果並不好。

邊疆地域都太廣太疏闊了,就算把全國牢房裏的囚犯都移過去,又能有幾人?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就算朝廷能打跑厄羅斯,卻依舊收不回西域,平白給準葛爾做嫁衣。

而且,王釗所言的最後一點,在賈環看來,並不算什麽,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在當朝大臣,甚至是在隆正帝眼裏,卻是十分有分量的。

西域太遠,又太大。

如果真的讓單獨一個軍團在那裏站穩了腳,有兵有糧有地盤,若他們真的生出了不測之心,那麽,將會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危害性甚至比準葛爾蒙古還要大!

這是文臣們比較統一的觀點。

可武臣們也不是隨意拿捏的,因為賈環說的也有道理,西域自古便是華夏故土……

就算不提這點,可強漢能做到的事,盛唐能做到的事,怎麽到了我大秦,反而做不到了?

這是什麽道理?

我大秦武力冠絕千古,難道還比不得古人?

朝堂上的武勛將官們,人數上雖然遠遜於文臣,可嗓門絕對不比他們低。

吵起架來,絲毫不落下風。

不過,有趣的是,一直吵鬧的,都是一些並不能做方面決定的人。

真正的大佬,比如說輔政大臣,兩閣閣老們,卻一個都沒有發言。

這件事的幹系,遠沒有表面上那麽簡單。

方方面面的牽扯很多,也很大。

忠順王一脈絕對不想讓隆正帝在位時收取如此大的功績,這對他們而言,幾乎等同於滅頂之災。

而武勛一脈,態度也有些微妙……

因為一旦再開戰,統兵入西域作戰的,顯然還是黃沙軍團。

然而武威侯秦梁的威名,已經夠盛了。

去歲冬季,一戰殲滅準葛爾部二十萬大軍,讓秦梁的風頭,在武勛將門中,一時無兩。

而且在太上皇心中的聖眷,秦梁也不輸於任何人。

陷陣七萬老秦悍卒殞命,這若是放在別人身上,滿門超斬的罪名都夠了。

可是秦梁卻輕輕松松的過去了……

若是再讓他獲取收復萬裏西域的大功,那……

活著的時候,他就是當朝第一國公。

死後,還會被追封為王。

這一點,卻是連牛繼宗、溫嚴正等人都無法坦然接受的。

人非聖賢,又豈能沒有私心?

所以,爭吵了一早晨,也沒爭吵出個名堂來。

到了午時散朝時,依舊是一地雞毛。

不過,等散朝後,三三兩兩的大臣們都出宮後,賈環卻一直沒動。

還讓招呼他一起離去的牛繼宗等人,先走一步……

待大臣們都離去後,蘇培盛悄無聲息的走了過來,笑道:“寧侯,陛下有請。”

賈環點點頭,與蘇培盛一起朝禦書房走去。

“蘇公公,陛下近來心情如何?”

路上,賈環不動聲色的問道。

蘇培盛嘆息了聲,道:“難啊……朝廷上下都要銀子,可國庫裏的銀子眼見就要見底兒了。

夏稅至少還要再過一個月才能收上來,陛下真是……愁的頭發都白了許多。

奴婢看的真是心疼……

寧侯,不是奴婢替皇帝主子說好話。

您是明眼人,您瞧瞧,陛下禦宇海內已經將近二十年了,他何曾給自己起過一座園子,又何嘗出過神京百裏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