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思量(第2/2頁)

更何況,你珍大哥哥先前在的時候,我就免了他的規矩。兩邊府邸雖然挨著,可來回走動,還是要繞大半條街,太麻煩了。”

賈環笑道:“老祖宗慈愛,牛伯伯說的那句話不錯,孫兒能有您這樣一個老祖宗,是孫兒的福氣呢!”

……

正月十六日,狂歡了半個月的神京終於落幕了。

皇城內,各個衙門口的官員小吏們紛紛來去匆匆,好似在抓緊時間處理這半個多月來積累下的公務。

在皇城的東北角,有一處北靠龍首宮,西靠承天門的公房,是一套三進的套房。

這裏,就是皇家設立的,專門負責管理王公侯伯承襲、並負責收拾犯了事的貴族子弟的地方。

大秦宗室宗人府。

負責審核考察爵位承襲,這好理解。

雖然六部中的禮部也有這個職責,但實際上,真正負責的單位,還是宗人府。

原因很簡單,禮部內都是一些清貴文士,要不就在禮部養望,要不就在禮部養老,他們懂個錘子的武學。

至於宗人府還負責收拾犯了錯的勛貴子弟,那就更好理解了。

因為除了宗人府,其他府台衙門,沒人敢管這些動輒一二品甚至超品豪門出身的子弟。

衙門裏的衙役也未必就打的過他們身邊的親兵家將……

但宗人府就不同了,負責爵位承襲之責的宗人府,掌管著這些豪門大族的根本,誰敢炸刺兒,不用宗人府出手,他們族裏的長輩就會打他們個半身不遂……

而且宗人府的扛把子掌印官,通常都是皇族內德高望重的親王擔任。

比如,忠順親王。

千萬不要以為忠順親王既貪財,又好男風,所以他就聲名狼藉了。

恰恰相反,在很多大臣眼中,尤其是在大部分文官當中,忠順親王的名聲遠比當今聖上好的多。

貪財算什麽,文官站在一起,扔一個錘子進去,砸死一個算一個,十成十沒一個死的冤的。

當然了,錘子要是飛濺起來,再碰死一個武官,估計也是不能喊冤的……

所以,相比於大力抓貪腐的今上來說,和光同塵的忠順親王,要比刻薄嚴苛的當今更得“民心”。

至於好男風……

艹,這麽風雅、這麽復古、這麽有魏晉名士之風的雅事,推崇還來不及呢,誰會粗鄙的去鄙視之?

再加上忠順親王自幼在太上皇面前就極為乖巧,極會和人說話,對待大臣們也如春天般的溫暖,很有手段,所以,他是大秦百官上下公認的賢王,德高望重。

很多老臣甚至只到現在都想不明白,這麽一個賢明的賢王,當初榮國公到底是怎麽看的,怎麽就給太上皇說,忠順親王性格偏激輕挑呢?

唉,英明睿智了一生的榮國公,也有走眼的時候。

這還算是溫和的想法了,很多在當今登基後被鐵腕辣手拿下的大臣們,甚至是被牽連九族的大臣心中,榮國公已經被咒罵的……

總之,這就是忠順親王在當今聖上登基十四載後,依舊不死心,還妄圖翻浪的根基所在。

他有“民心”,他有城府手腕,他還有太上皇的恩寵。

站在宗人府大門前,賈環無視來往行人的打量,眯著眼看著門匾上的字,心裏思量著他從牛奔和韓家兄弟口中打聽出的消息。

這個忠順親王,當真不簡單哪。

想來也是,一個能在對手已經登基為帝的情況下,依舊不死心不放棄,並且還能手握大權的人,若不是心智極為成熟堅毅,手段極為老道,又怎麽可能走到這一步?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賈環才愈發不擔心今日的考封。

忠順親王最大的護身符自然就是太上皇的寵愛,其次,便是他賢王的名聲。

一個愛惜名聲的人,是不會做出痕跡太過明顯,讓人詬病的事的。

更何況,在政治上來說,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忠順親王不會為了區區一個子爵的考封,去得罪大秦軍方的諸多將領。

當年,保齡侯府何曾不是在榮國公身後搖旗呐喊,甘做馬前卒。

可這又如何?

現在,保齡侯府的兩個侯爺,不都成了忠順親王的門下走狗了嗎?

如果能將榮國公的親孫,寧國公的繼承人收為己用,忠順王恐怕半夜睡覺都能笑醒。

看著門口出現的人,賈環的嘴角逐漸彎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