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三章 兵敗如山倒(第2/2頁)

為此,齊王黨中人在困境之中,也努力作出反撲,甚至雇傭了刺客,欲將裘俊篙刺殺,只要裘俊篙一死,刑部尚書的位置就會空缺,雖說太子身為監國,但是六部堂官的任免還非他權力範圍之內,必須要向皇帝請示。

在齊王黨看來,殺死裘俊篙,就等若毀了太子的殺人刀,這把刀一旦損毀,齊王黨面臨的困境將會得到大大的換機,而且新的刑部尚書人選,也非太子一人便能說的算,到時候齊王黨完全可以在刑部尚書的空缺上,與太子黨一爭高低。

只是這樣的打算,因為刺殺的連續失利,也都化為泡影。

裘俊篙作為刑部尚書,雙手沾滿鮮血,仇敵更是多如牛毛,想要殺他而後快的敵人不知凡幾,這一點裘俊篙心知肚明,自然不可能給敵手以機會。

他出入之時,身邊最少也有八名護衛,而且很少出入人多眼雜的地方,許多人常去的樂坊茶樓,裘俊篙很少涉足,即使前往,事先也會作出周密的安排。

刑部作為帝國的刑事衙門,少不得一些身手厲害之輩,而且他們對於跟蹤潛伏這些手段,有著天生的警覺,所以想要刺殺裘俊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到裘俊篙協助太子黨大肆清洗齊王黨之時,裘俊篙也就成了太子黨最為關鍵的人物,他的安全,自然也就更加被重視。

刺殺不成的齊王黨幾名官員,非但沒能達成所願,反倒是被裘俊篙順藤摸瓜,借機反手一刀,因此而又抓捕了一批齊王黨官員。

皇帝離京不到三個月,齊王黨在太子黨的連消帶打之下,已經是兵敗如山倒,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由漢王黨轉換而來的齊王黨,曾經也算是風光一時,當初漢王在時,漢王黨以安國公黃矩為核心,朝野黨羽眾多,漢王文武雙全,黃矩狡猾多段,而且掌握著帝國的財政,以漢王和黃矩為首的漢王黨,凝聚力甚強,太子黨一度被壓得透不過起來。

但是今時今日,在太子黨的猛烈打擊下,齊王黨眾人終於明白,齊王不是漢王,齊王不但比不上漢王的政治才略,而且身邊也沒有黃矩這樣的支柱,在太子黨連消帶打之時,齊王黨的人期盼著期望能夠扭轉乾坤,但事實上,齊王根本沒有能力反擊太子黨的兇猛進攻。

於是,損兵折將之後,不少齊王黨官員開始主動請辭,希望辭去官職,遠離朝堂,雖然沒了官職,但好過連性命也丟掉。

更有甚者,私底下開始與太子黨中人接觸,耗費重金,希望轉投太子門下,一時間京城烏煙瘴氣。

齊王的壓力越來越重。

他當然清楚,齊王黨已經是分崩離析,人心惶惶,開始的時候,每天都有齊王黨官員來到齊王府,找尋齊王商量的對策。

但是在官員們的一次又一次爭執之中,面對太子的攻勢,齊王黨束手無策。

自從太仆寺少卿吳堂春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刑部官差從齊王府抓走,往齊王府登門的官員也就越來越少,齊王明白,那些官員顯然是覺得齊王已經靠不住,他們甚至會敏銳地察覺到,太子的雷霆手段,或許並非是為了對付整個齊王黨,主要的目標,恐怕就是沖著齊王。

許多齊王黨官員想要轉投太子門下,這就更讓他們不希望自己與齊王有所牽扯,更不可能登門齊王府。

皇帝未曾北巡的時候,太子黨和齊王黨分庭抗禮,看上去倒像是實力相當,但是現在人們才豁然發現,這兩黨的實力,根本不在一個層次,現在的齊王黨就像一頭綿羊,而太子黨則是一頭猛虎,太子黨這頭猛虎正有滋有味地一點一點地吞噬著這頭綿羊。

齊王黨的風光,已經是一去不復返,已經很少有齊王黨的官員願意承認自己是齊王黨,哪怕是傾家蕩產,都要脫離與齊王黨的關系。

對於發生的一切,齊王瀛仁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

他知道,憑自己現在的實力,根本不是太子的對手,可是他並不甘心,刑部官差登府抓人,根本不將他這堂堂的王爺放在眼中,而其後無非是太子撐腰,這讓齊王感受到了刻骨的恥辱。

他閉門不出,心中的怨念卻是一天比一天深,到了這種地步,他並不希冀能夠扳倒太子,但是他卻咬牙切齒,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扳倒裘俊篙。

他是皇子,是帝國堂堂的齊王,是輔國。

可是卻要遭受刑部的奚落,這口氣讓他憋在心中難以忍受。

不扳倒裘俊篙,如何對得起自己身上流淌的尊貴血液?齊王心中一直是如此想,所以他等待機會,一定要找尋一個機會,致裘俊篙於死地。

而這個機會,就要寄托在朗毋虛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