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七章 不要銀子就要糧(第2/3頁)

片刻之後,楚歡終於搖頭道:“不能讓人餓死,更不能因為餓死了人導致民變,毀了現在的發展趨勢……!”

“下官也不想有人餓死。”公孫楚嘆道:“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官府手裏沒有足夠的糧食,到時候根本無法賑濟所有的災民。”

楚歡略一沉思,終於問道:“老太爺,蘇家在關內有人脈,對關內的商貿應該很清楚吧?”

老太爺點頭問道:“楚督想要知道什麽?”

“鹽!”楚歡問道:“你先前說過,今年收成的糧食之中,還有一部分連本帶息償還給關內?”

“是!”老太爺點頭道:“連本帶息,也要十萬石償還出去。”

楚歡想了一下,終於道:“對現在的西關來說,寸米寸金,十萬石糧食,可不是小數目。”

老太爺道:“雖然不是小數目,但是卻不能少一顆糧食,畢竟咱們有難的時候,他們幫了咱們一把,如今有了收成,必須要按照承諾,連本帶利還給他們。”

“老太爺,我有一個想法。”楚歡走到壟頭邊上,也不顧地上肮臟,坐在壟溝邊的幹草堆上,公孫楚扶著老太爺在旁邊坐下,楚歡這才道:“如果咱們用等價值的新鹽代替糧食償還給他們,你覺得如何?”

“新鹽代糧食?”老太爺一怔,若有所思,終是笑道:“老夫怎麽沒有想到這一點……不錯,這倒是可以試一試。”又道:“楚督,關內的市場我們有所了解,東南那頭的食鹽已經完全被天門道占據,朝廷得不了鹽,天門道手中有鹽,就算想販賣到內地,卻被朝廷的官軍封死了道路,所以那邊的鹽道,已經徹底斷絕。如今關內的食鹽,除了數量稀少的井鹽,只能依靠福海道那邊運過來的海鹽,從福海道到內陸,最短的道路是要經過河北道,如今河北道已經被青天王的叛軍占據,所以那條路走不通,他們要麽北山繞道遼東道再轉向內陸,要麽就只能走衛海從海路運輸……從遼東道轉道,路程多出好幾倍,損耗和成本也就增加許多倍,如果從海路走,雖然路途會大大縮短,但是據說風險很大。”

“風險?”公孫楚忍不住問道:“什麽風險?”

“公孫大人有所不知,福海道有海路可以通行,可是海上如今多出了多股海盜。”老太爺撫須肅然道:“衛海本來有一支水軍,就靠在河北道寧州海港,可是青天王的叛軍很早就打下了寧州,奪取了寧海海港,寧州水師雖然戰船不多,但大小也有三四十條戰船,據說寧州水師潰敗之前,水師提督下令將所有戰船全部損毀,免得被叛軍奪走,只是叛軍的速度太快,戰船還沒有全部被毀之前,已經被他們拿下了寧州海港,得了近半數的船只。”

公孫楚微微變色,“如此說來,衛海如今是在叛軍的控制之下?”

老太爺道:“老夫也是聽人所言,到底是個怎麽情況,也不大清楚。不過從福海道往內陸運輸食鹽,已經是十分困難,關內許多地方的鹽行都已經缺貨,就在不久之前,關內食鹽的價格已經往上調,比以前高出了一半,照目前的形勢看,食鹽只會越來越短缺,價格也會越來越高。”看向楚歡,道:“其實如果咱們的新鹽可以送到關內,也能增加進項,只是據老夫所指,朝廷對鹽道控制的很嚴格,咱們的鹽能否進到關內,是個問題,不過如果用食鹽代替糧食作為償還,應該問題不大。”

楚歡眼睛亮起來:“這樣說來,咱們的新鹽可以起到大作用了。”

“楚督的意思是?”

楚歡笑道:“有件事兒,還沒來得及告訴你們,就在幾天前,京裏的批文終於下來了,我已經拿到了新鹽入關的公文,咱們西關的新鹽,可以進入關內銷售。”

老太爺和公孫楚頓時都顯出驚喜之色,“朝廷真的給了批文?”

“這還是徐從陽大學士親自批復下來。”楚歡笑道:“與公文一同過來的,還有徐大學士的一封信,說關內很可能會出現鹽荒,他讓我們這頭做好準備,盡量多開采出新鹽來,一旦關內出現大鹽荒,有西北新鹽,就可以避免出現恐慌。”

公孫楚贊道:“徐大學士還是老成謀國之臣,有了這道新鹽入關的批文,咱們西關的新鹽,就可以名正言順進入關內了。”隨即問道:“大人,朝廷有什麽條件?總不會就這麽痛快答應吧?”

“入關的新鹽,必須要與當地的鹽道衙門接觸,出售的新鹽,必須經由當地的鹽道衙門統計數量。”楚歡道:“價格依然由當地鹽道衙門調控,每一斤新鹽售出,必須向朝廷繳納三成的賦稅。”

“開采制作運輸的成本都在咱們這邊,朝廷坐收三成賦稅,確實高了一些。”老太爺撫須道:“不過能夠先讓新鹽進入關內的市場,暫時高一些,那也可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