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儲君(第2/2頁)

歐陽修苦笑道:“大宋的體制被他照搬過去,各地牧守百姓的也都是我大宋的官員,國情與我大宋更是一般無二。老相國如果去了哈密,一定會有回家的感覺,即便是在官府大堂裏隨意行走,也不會迷路,甚至探手就能找到官府大印的所在地。”

李若谷哈哈大笑道:“如此說來,老夫可以去哈密為官?”

包拯笑道:“老夫看過永叔帶回來的哈密典章,如果換掉封皮,與我大宋幾乎沒有區別,老相國自然能在那裏過的如魚得水。”

李若谷大笑兩聲,停下手裏的酒杯問富弼:“哈密戰力如何?”

富弼長嘆一聲道:“雖然沒有我大宋邊軍精銳,卻也不容小覷,樓蘭一戰,大食智慧之王穆辛統領的十萬大軍玉碎樓蘭城下,哈密國陣亡不過三萬余。”

李若谷愣了一下道:“這是為何?”

富弼咬牙道:“軍卒戰力不強,哈密的兵甲之犀利堪稱蓋世無雙,火藥,猛火油,弩弓的運用甚至在我大宋邊軍之上。”

李若谷捋著胡須道:“如此說來,這哈密國倒是我大宋的一個強援。”

歐陽修點頭道:“淵公說的極是,哈密國堪稱我大宋天然的盟友。”

富弼嗤的笑了一聲道:“如果官家肯立長公主愛子為皇儲,哈密國納入大宋版圖都非難事。”

龐籍搖頭道:“外孫繼承祖父家業沒有成例可循,會弄亂綱常,皇族不會答應。”

李若谷笑道:“好事多磨,慢慢來,慢慢來,世間之事時時都會有新的變化。只要哈密國有求與我大宋,而這個要求並非蠻橫無理的要求,多少有些道理在裏面。我們就可以用這個事情和哈密慢慢的談,官家如今身體康健,皇儲並非必須,就算是談上十年,二十年最後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湊過來的韓琦搖頭道:“哈密國盡是急功近利之徒,恐怕不給我們這麽多的時間。”

很久不說話的包拯擡頭道:“皇儲可立,可廢!”

李若谷笑道:“文相如何看法?”

龐籍笑道:“文相以為陛下無子,當盡早立儲,儲君不必拘泥於一人,三五人又如何?他日擇優選之就好。”

“恐楚王,汝陽郡王之子不是對手。”

龐籍忍不住搖頭笑道:“老夫也如此問過文相,文相曰——關我等何事?”

李若谷笑道:“好一個無賴的文彥博,老夫以為,勢均力敵才是王道。”

韓琦笑道:“縱容長公主,暗助楚王,汝陽郡王,這樣做固然不錯,朝廷能夠坐收漁翁之利。如果鐵心源惱羞成怒提兵南下,我等又該如何應對?”

包拯笑道:“非常人成非常事,禍水東引還是能做到的,如今,哈密國與大宋隔著一個偌大的西夏,不論是我們北上哈密國,還是哈密國南下大宋都需要繞道河湟之地。若鐵心源能夠經略西夏,打通河西走廊,將哈密與大宋連成一片……”

“不成,不成,西夏不過是疥癬之疾,契丹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

“不成,不成,不如以充盈國庫為筏,這樣就能讓楚王,汝陽郡王吐出這些年侵吞的民脂民膏,如果操弄得好的話,甚至能讓整個皇族……”

歐陽修呆呆的看著這群大宋高官組成的權力中心,他不明白,這些卑鄙小人真的是平日裏冠冕堂皇的士大夫?

“王介甫還在哈密未歸……”

歐陽修的低語驚醒了這群做夢者,眼見一個個爭論的面紅耳赤,又覺得有些有趣。

韓琦端起酒杯一聲飲勝,就讓眾人以大袖覆臉,重新變成了正人君子。

從未有過的大利益,讓每一個大宋官僚都血脈賁張,平日裏從不輕易表態的大佬們,恨不得掰開自己的腦袋,相出一個更好的,能更加為他們或者大宋攫取利益的法子。

事情才剛剛開了一個頭,士大夫們迫不及待的張開了血盆大口。

只有長春殿是安靜的,馮貴妃哼著動人的兒歌,輕輕搖晃著搖籃,搖籃裏的鐵喜握著兩個粉嫩的小拳頭,側著頭瞅著旁邊揮動一只布老虎的趙禎咯咯笑著。

看著趙禎柔情似水的模樣,正在哼著兒歌的馮貴妃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