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鬥法(第3/7頁)

眾人皆愕,沒想到孫思邈對齋醮一事竟這般熟稔,說起來合情合理,讓人無從反駁。

門口那持桃木劍的道人面存思索之意,那黑臉卻雙拳緊握,寒聲道:“這麽說,你是有錯不改了?”

孫思邈皺了下眉頭,不待多言,那白臉淡淡道:“想你是自負身手,這才要教訓我們?”

二人一硬一軟,但均是咄咄逼人,根本未將孫思邈所言聽到壞中。

孫思邈心道,茅山宗源自上清派,以魏華存為開派祖師,傳自陸修靜、陶弘景時,均是道法天地,自有所成。我聽聞眼下宗師王遠知也是個人物,將茅山宗影響擴至江南千裏,極具魄力,一直想要拜會,怎麽其下弟子這般作為?

他沉默不語,白臉見了,更覺得這人傲氣十足,冷冷道:“你若真想道歉,先行束手,我還能寬免你的死罪……”手一揮,兩個僵屍般的人忽而上前,就要制住孫思邈。

“且慢。”孫思邈手一翻,那兩人踉蹌後退。

黑臉見狀,怒喝道:“二師兄給你活路不要,難道你真要自尋死路?”他一句話的工夫,身形展動,驀地出手,拳打腳踢,瞬間竟攻了七招,手腳之快,讓人眼花繚亂。

孫思邈退了三步,那七招淩厲的攻勢盡數落空。

陡然間,只感覺身後寒風沖來,孫思邈想也不想,淩空拔起,落在丈許之外,見那白臉的一劍正從他方才的位置刺過,心中凜然。

那白臉一劍刺空,變成向黑臉刺去。

那黑臉並不驚慌,只是厲喝一盧,騰空在劍尖上一點,竟落在白臉的肩頭之上。

而那白臉的身形微屈如弓,陡然陀螺般一轉,喝道:“元始天尊,安我身形!”

那黑臉亦隨那白臉轉動,接聲道:“弟子魂魄,五藏玄冥!”

這二人合體,一轉一喝,只見地上水滴旋起如蓬,空中竟似有雷聲滾動。

若是旁人,多半不解這二人做些什麽,但會被這二人的聲勢所駭,孫思邈卻知道這二人是在行法念咒,就要對他發動生死一擊,忍不住變色道:“等等……”

那二人卻不理會孫思邈,右手拇指掐在中指指甲背處,做了個奇怪的手訣,異口同聲喝道:“順吾咒者,伏降往生。違吾咒者,天地不容。急急如律令!”

聲一落,天空一個炸雷,震得人耳聾目炫,那二人霍然騰空而起,帶動水霧一團,沖向了孫思邈。

孫思邈悶哼一聲,來不及解釋,又退七步,但地上圓木瞬間立起來七根,竟如北鬥七星的形狀,擋在他的身前。

門口那持桃木劍的道人見孫思邈腳下如有神靈相助,臉色遽變,低呼道:“禹步?”

那一刻,他心中狂跳,不信孫思邈竟能運用這種步法。

禹步傳說為夏禹所創,步伐依北鬥七星排列位置行步轉折,傳說中,此步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

那道人這一生中只聽師尊王遠知形容過,但王遠知對此步伐一直諱莫如深,也不知道能否運用,只說此步運用是“飛天之精,躡地之靈,運人之真”,步星之際定要運出三元五行之神,方能使用。若不得其法,反受其害。

那道士腦海中有光電閃過,記得師尊曾說過的一句話:“禹步,非大宗師不能運用!”

話猶在耳,那道士也是信之鑿鑿,卻不想禹步竟被孫思邈使出。

轟的一聲巨響,七根圓木有六根飛散而出,那白臉身形落地,突然“哇”的一聲,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他念咒行法,本是無往不利,但驀地受阻,心神頓傷。

那黑臉人在上面,卻少了很多障礙,見夥伴受傷,又驚又怒,心道若不殺了孫思邈,此事傳出去,他們二人在茅山宗顏面何在?

他急怒攻心,根本考慮不了許多。箭在弦上,更是不能不發,雙臂一震,長衫鼓起如翼,才要順勢對孫思邈發動致命一擊。

陡然間,他心頭狂震,一顆心倏然沉了下去。

就見孫思邈足尖點動,身形不停,從那豎起的圓木踩上去,一刻的工夫,竟然到了圓木之頂,再一頓足,竟上了屋頂。

這時,雨收雲散,月出行蹤,有清冷光輝灑落,照得孫思邈身法靈動,飄逸若仙。

那黑臉鼓動長衫,本要發動茅山宗“十翼”法術,但見孫思邈這種身法,驀地想起一事,失聲叫道:“渡虛術?”

古老道中傳聞,有一輕身之術叫做渡虛術,得習之士可攝空取虛,憑空飛渡,但那黑臉一直以為不過是誇大其詞,或者僅僅是障眼之法。

這時雖值夜深,似明月在空,照得天地亮色。

孫思邈人在月下,只憑一己之力施為,那是清楚明白,絕非使用法術障眼,那黑臉見到,只感覺此人如雲海龍騰,再非世間人物!

冉刻求立在慕容晚晴的房間內,只感覺周身發冷,如從紅塵中一路墜下去,一直到了十八層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