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廣關(一)(第2/3頁)

劉徹的手放在蕭關上,然後向前推移,將之一路推到常山腳下。

這裏在過去一直是代國的土地。

但是,今天,劉徹已經決意,要將這片土地納入大關中的範疇。

“朕意遷代王登王彭城,奉高帝廟,為徐王!”龐大的楚國,並不符合劉徹的心意,所以,他學習當年自己祖父的故智,將楚國一分為三。

彭城以東為徐國,彭城以北依舊為楚國,剩下的化為郡縣,以此保證,中央政府能管控這些地區。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舉措,關中同時向南北擴張了三百裏。

但這依然只是個開始。

劉徹擡起頭,看向了地圖中巍峨的太行山。

假如,函谷關東移,蕭關北移。

那麽臨晉關豈能不動?

既命臨晉,當然要名副其實!

劉徹大手一推,將它越過黃河,直接推到了上黨郡的東南方,太行山腳下!

這樣,漢家關中的地盤,就大大增加了。

從此,關中中部,向東方擴張到新安,中部地區的北部,直抵太行山,與井徑古道相依從,北部擴充到代國,循著常山(恒山)山脈,越過太原,抵達了常山腳下。

關中面積因此擴大了一倍多!

縣治從原先的六十八個,變成了一百五十一個。

下轄人口,從五十萬戶,變成了一百余萬戶。

關中可動員的兵力上限,從最多三十萬,變成了閉著眼睛也能拉出五十萬。

更重要的是,廣關之後,關中將擁有一個龐大的可以養馬的地方——太原和附近的地區,非常適合養馬。

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是以當地為基地的。

而且,漢家的苜蓿草種植基地也在那裏。

群臣看著都是目瞪口呆。

唯有丞相周亞夫和禦史大夫晁錯能稍微鎮定一些。

因為,在事實上,過去四年,他們不止一次與天子、尚書們商討過廣關一事。

漢家國策,強本弱末!

在實際上來說,歷代天子都曾經做過廣關的美夢。

將函谷關東移,蕭關北移,臨晉東移,這都有過設想。

但,此事的難度,卻非同小可。

假如放棄函谷關,沒有了函谷關天險,萬一關東出了亂子怎麽辦?

就像吳楚之亂時,若無函谷關之險,吳楚亂兵就可能會去雒陽了,沒必要渡過黃河去跟梁國死磕。

另外,移關這種事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新起關隘,想要修成要塞,花費可不是一般大!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終於,周亞夫不得不問道:“陛下欲廣關,強本弱末,以實社稷,臣等皆拜服,唯陛下高瞻遠矚……只是……”

周亞夫咬著嘴唇問道:“若函谷關天險不在,一旦東方有事,國家如何?”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唱雙簧了。

因為,周亞夫與劉徹早就研究過了函谷關東移後的問題了。

事實上,當年河東之行後,回來,再到登基,劉徹一直沒有放松過對函谷關東移的調查和仔細取證。

花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先後派遣使者和官員數百人次。

終於,被劉徹找到了解決辦法。

函谷關東移,新安之險,顯然不足以為憑據。

當然,劉徹可以說,我可以在關內起潼關,鎮鑰關中!

但,關中人和大臣們並不這麽看。

因為,比起在關內的潼關,關外的關隘顯然更重要。

幾百年了,關中人習慣了函谷關保護自己。

要是一下子沒了,哪怕你拿出比函谷關更堅固和更險要的潼關,人家也未必買單。

畢竟,長久以來,函谷關就是人們心中的信仰和底線。

函谷關不失,哪怕關東打的再厲害,大家也權當看戲。

但函谷關一失,關中人馬上就會人心惶惶。

所以,需要給關中百姓和士民吃顆定心丸。

讓他們知道,雖然函谷關東移,但其依舊是保護關中的門神。

怎麽辦?

劉徹將手指在地圖上的新安縣以東,大概在弘農郡的東界上一點:“朕將在此設一關隘,為函谷關之犄角!”

群臣定睛一看,此地,正是弘農郡的陸渾縣,與新安縣恰巧就在一條直線上的南北兩端。

假如控制了此地,並且建立起要塞。

那麽,它就將與新函谷關,一道成為了全新的路上門神。

任何從東方來的敵人,都必須要面對是打函谷關還是陸渾關的考慮。

他們甚至不得不分兵。

因為假如只攻擊一個地方,那麽,關內的漢軍就可以從另外一側進行增援。

所有將軍都知道,假如在攻擊堅城時,被敵人援軍打擾,會有多麽尷尬。

自古以來,想要攻克堅城,必先解決其援軍。

但問題是,關中大本營就在後方,想要攻克這兩個關隘,並不會比原先的函谷關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