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定策(三)(第2/3頁)

但這樣一來,這副地圖就變得很重了。

它是由四個人擡著擡進的殿中。

劉徹揮揮手,劉舍就讓人將這地圖打開。

兩個宦官拉著地圖的兩軸,緩緩的將之攤開。

於是,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副長達十余丈,寬約七尺的龐然大物。

上面,山川河流,城市湖泊,一覽無余。

巍峨的長城,沿著山巒的線條延伸,將這個地圖一分為二。

漢朝在左,匈奴在右。

一個又一個的木制人偶,在少府官員的布置下,出現在了地圖上。

劉徹走到這副巨大的地圖前,看了看,非常滿意。

這副地圖,應該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最清晰的軍用地圖了。

許多新的地圖繪制技術和新的標準在這地圖上使用。

譬如,出現了等高線,比例尺以及各種符號的解釋標注。

而那一個個人偶,則代表了一支支漢匈雙方的軍事力量。

在漢室這邊,自雲中以南,猬集著一支龐大的軍隊。

漢室的野戰主力軍團,句注、飛狐、北地、細柳、灞上、棘門依次排開,而長城的駐屯軍,則依托與長城防線,散布在長達千裏的邊境上。

而匈奴方面,限於情報和信息的來源,只能將目前已知的匈奴幕南部族和其大概兵力和位置布置在地圖上。

但,僅僅是這樣,也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武裝力量。

僅僅在河套方向及其附近,匈奴就有六個人偶在相互守望,從右北平到雲中的漫長邊境附近,還有十多個人偶,散步在草原各地。

在腹心深處,匈奴龐大的幕南集群,讓人望而生畏。

劉徹拿起一個人偶棋子,道:“句注軍,有兵,萬一千七百人,騎兵五千,去年皆已換裝,然,句注在雁門,負有守備之要,因此只能調動最多三千騎兵!”

“飛狐軍,有兵八千七百人,其中騎兵三千,今歲四月完成換裝!”劉徹又將在句注身後的飛狐軍的人偶拿起來:“然,飛狐乃天下要塞,負山河之重,輕易不可動!”

劉徹於是將這枚人偶放下。

飛狐軍的駐地,是著名的廣昌縣,在後世,此地名曰保定。

早在楚漢爭霸時,酈食其就曾對劉邦建議:願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庚之粟,塞成臯之險,杜大行(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

飛狐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不到危急時刻,此地駐軍就不會調動。

三年前吳楚之亂,飛狐駐軍就一個兵也沒有調動。

劉徹將視線北移,放在北地身上。

這裏有著漢室最大最強的騎兵集群。

北地郡及其周圍的隴右,代上,漢室在那裏擁有二十多個馬場,以及多達三萬人的騎兵。

最重要的是,這支部隊,從來都是漢室的預備部隊。

換句話說,他隨時可以調動,他隨時處於戰備狀態。

兩個月前,義縱奉命前往雲中,沿途經過北地,然後義縱回報劉徹:北地兵將,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國有事,必用北地軍!

事實也證明了,北地軍始終是漢室軍事力量中的王牌。

從吳楚之亂,到征伐朝鮮,乃至於歷史上小豬與匈奴的番戰,北地軍的身影都活躍於其中。

甚至,劉徹現在的宿衛武裝力量,虎賁與羽林兩軍中,五成以上的軍官,是從北地抽調的。

在歷史上,北地郡和隴右郡以及代上的軍事貴族集團,在中國歷史上活躍了千年,主宰著王朝興衰。

劉徹拿起這枚人偶,將之推到雲中城上。

“北地、隴右及代上,可出騎兵兩萬!”雖然咬咬牙,在這個地方,漢室動員出一支五萬人的軍事力量,也不是不可能。

但那樣的話,等於殺雞取卵,沒有那個理智的統治者會幹這種蠢事。

戰馬,士卒和軍官,都要留下種子,才能有未來可言。

“至於細柳、灞上、棘門以及南北兩軍,還可再出騎兵一萬五千人!”劉徹說道。

細柳和灞上、棘門這三支軍隊,因為駐紮在關中,騎兵規模不足是肯定的。

因為關中沒有太多合適養馬的地方,嬌貴的戰馬,也很難在關中被大規模放養。

至於出步兵去草原上,劉徹可還沒瘋。

李廣和程不識還有李陵的教訓,已經足夠證明,再精銳的步卒,到了草原上,也比不過最差的騎兵。

“朕再發屬國、五官中郎將以及郡國騎兵,還可出兵一萬!”劉徹淡淡的道:“我漢家目前,可最多動員五萬騎兵,居於雲中!”

劉徹將視線重新投向河套。

在那裏,匈奴人就像個刺猬一樣,讓人難以下口。

“休屠部族,有口四萬余,昆邪部族,有口三萬余,樓煩部族有口四萬余,白羊部族已走,但俱雲中奏報,匈奴單於令居臯南山的盧侯、折蘭兩部,南遷至胭脂山,以充白羊王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