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家山初次發掘(第2/3頁)

隨著越來越多的滇國青銅器浮出水面,那些奇特的器形,寫實的場面,正在透露出越來越多的信息……然而,裸露出來的真相卻依然撲朔迷離。既然滇國實實在在地存在過,滇人的主體民族是什麽?他們主要的生產、生活方式又如何?由於滇國沒有文字,考古學家把目光轉向了這些已經出土的青銅器上。

牛虎銅案

牛虎銅案

牛虎銅案是由青銅材料鑄成的案祭禮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組合而成。以一頭體壯的大牛為主體,牛四腳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橢圓形的案盤面,一只猛虎撲於牛尾,四爪緊蹬於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視眈眈於案盤面。大牛腹下立一條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犧牲自己對小牛犢的保護以及維系種族繁衍的努力。

這個銅案是滇國青銅器中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組合造型使整個銅案重心平穩,大小和諧,動靜均衡統一。它既有中原地區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稀世珍品。

張新寧:整個李家山等級最高的應該是五十一號墓,但五十一號墓是西漢中期的墓葬;而出土著名的牛虎重器的二十四號墓是戰國時候的。

王魯湘:差不多比五十一號墓早了一兩百年。滇國標志性的東西就是這個牛虎銅案?

張新寧:對。出土的時候已經壓碎了,有三百多個碎片,所以都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也認不出究竟是幹啥用的。回來再整理的時候,有些變形了,就把它矯形,焊接,缺的地方用新的銅片去補,修復之後,才知道它的器形。

祭祀銅鼓

馬文鬥:目前我們發現的滇文化最主要的代表性墓地有三個,出土的文物大概有四萬多件,它們印證了整個滇王國的存在,而且它是作為一個文化區域存在的。

這是一個祭銅鼓的場景,那時的滇國人認為銅鼓是神,在每次使用之前要祭祀,要用人血在上面潑灑。

王魯湘:等於把幾個銅鼓摞起來了。

祭祀銅鼓

祭祀銅鼓內景

馬文鬥:對,把這些銅鼓摞起來再祭祀,我們叫做祭銅鼓貯貝器。你看旁邊有很多人在跪拜,旁邊的柱子上面殺了一個人,有的人頭都被砍掉了,就是為了祭祀這個銅鼓。你再看,貴族富人坐著一個轎子,旁邊的人看見以後要下跪,這就有很多和漢文化接近的東西了。這表明,當時滇國有完整的禮儀和禮制。如果沒有的話,人不用看見貴人就下跪的,這和當時官府出來以後鳴鑼開道,要回避、肅靜,是一樣的意思。還有很多場景,你看,這個賣東西的拿著東西在賣。

王魯湘:對,這個人蹲在地下挎著籃子,籃子裏頭肯定有什麽東西。

馬文鬥:所以它反映的生活信息和留給我們的歷史信息非常多,這就是活生生的史書啊。這些青銅器,特別是它的立體雕塑和紋飾,給我們提供了歷史的證據。它的內容和題材囊括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從這裏面,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分滇國的歷史,比如它的舞蹈、文化;服裝、家庭用品;典章制度、等級制度;宗教信仰、圖騰崇拜;戰爭場面等等。但因為它沒有文字,所以沒法記載下當時發生的事情,沒法記載歷史進程的層次、規程和整個場景,因而轉用實物來表現。

王魯湘:等於是以圖記史了。

馬文鬥:他們企圖把這個東西留下來,告訴後人,過去的戰爭是什麽樣子的,祭祀應該怎麽做,織布、生產活動是什麽樣子的。可能當時它的題材也有限,藝人在做這些工藝品和器物的時候,用的題材多數是自然的題材。他們畢竟要表現一些他見過的東西,不然是做不出來的。這個工匠可能見過祭祀場面,他覺得很有意義,所以就把它記下來了。

戰爭貯貝器

戰爭貯貝器

兩千多年前,精通青銅制造技術的滇人在富庶的滇池岸邊擇湖而居,他們的青銅鑄造工藝,盡管在操作技術和器材設備上並未發現有何特殊,但澆鑄如此龐大的青銅鑄件,所需工序之復雜,所費心力之深,可見一斑。在這個既寫實又靈活的圓雕戰爭場面中,我們似乎可以尋到些許兩千年前滇人實際生存的痕跡。

馬文鬥:過去我們對古代西南民族的衣冠都有爭論:他們梳什麽頭發,穿什麽衣服。大批文物出土以後就不用爭論了,那個貯貝器上面直接就有。根據研究,這個貯貝器表現的是當時滇國人和昆明人打仗的場景。滇人在昆明區域,昆明人反而在大理區域,兩個部族在打仗,他們的發型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很好玩的事情,比如說滇人即便穿金盔金甲什麽的,他們也是沒有鞋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