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嘉年華(第2/2頁)

後來在巴西也發生同樣的反制行動。當地有位奴隸曾是非洲王子,他過世後,奴隸們便在葬禮上舉行跳舞儀式。之後,這個活動一直延續下去,到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黑人便拿起鈴鼓等打擊樂器,準備發起新的嘉年華遊行。[45]在特立尼達與巴西,黑人開始參與嘉年華後,白人的反應是“撤退到屋裏”,就如同歐洲貴族不想看到低下階級亂糟糟的嘉年華。此後白人則自己舉行假面舞會和饗宴。當地報紙千篇一律地寫道,白人的舞會是“高貴的”,黑人慶典則是“野蠻的”。

在我們的想象中,十九世紀加勒比海地區黑人所帶領的嘉年華,應該是充滿活力與色彩的。但不幸的是,我們只找得到白人觀察者的文獻,內容令人失望。他們抹煞了黑人在舞蹈編排與服飾裝扮上的藝術創造性,只是主觀地認為活動中充滿暴力、失序與猥褻的舉動。特立尼達的報紙在1870年提到:“那些參加活動的人像野蠻人一樣哭喊尖叫,手持火把來回在鎮上奔跑,好像惡魔從火中逃出來一樣。禮儀之邦的人不該有這樣的行為。”[46]

在白人的文獻中,我們實在看不出來嘉年華有哪些部分是源自非洲、哪些部分是歐洲傳統。一方面,隨著嘉年化的流行,兩種元素不斷交錯、互相影響。更重要的是,只要是白人不喜歡的活動,都會說是非洲來的。事實上,在黑人的嘉年華活動中,白人所討厭的那些部分,在形式和功能上和法國中世紀的嘉年華非常相似——特別是用角色扮演和諷刺劇來抨擊當權者。在特立尼達的嘉年華活動中,最受歡迎的是跨性別變裝。1874年有份白人的報紙這麽說:“那些戴面具、穿著男裝的女孩有好幾百人,多到數不清,都是在作踐自己。還有很多男人,通常是最下階層的人,大搖大擺穿著女人的衣服,走路時候還會踩到下擺。”[47]這挑明是要威脅白人。黑人利用嘉年華的場合侮辱女士,嘲笑她們的品味,以表達對莊園制度的不滿。某位歷史學家寫道:“這些搗亂分子精心變裝,模仿總督、大法官、檢察總長、律師、知名的板球員和其他社會名流。”[48]

同樣地,類似歐洲傳統慶典,加勒比海的奴隸與自由的黑人也會利用嘉年華作為武裝起義的場合。歷史學家伊利莎白·芬恩(Elizabeth Fenn)指出,英屬加勒比海奴隸發起的反抗運動,百分之三十五都策劃在聖誕節期間起事,“這是美洲奴隸的特點,和拉迪裏、戴維斯研究的法國農夫與工人不同”。[49]早在1805年的聖誕節,特立尼達就爆發過奴隸叛亂,主事者據稱是奴隸團體康沃伊斯(convois),該社團成立的目的是“一起跳舞與玩樂”。[50]古巴也有類似的社團,稱為卡比多司(cabildos),主要負責規劃嘉年華遊行,不過1812年和1835年起義也是它策劃的。[51]白人越來越怕暴動,連溫和的占庫努慶典都不放心。在1833年出版的小說中,有位牙買加民眾描述道,聖誕節前政府在首都金斯敦(Kingston)進行軍事演練,“在占庫努期間,要預防奴隸失控,他們可能會把村子燒了或劫掠一空,甚至割了他們主人的喉嚨。就算是無傷大雅的娛樂,都要小心提防”。[52]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特立尼達,嘉年華和任何黑人公開的慶典,都遭到統治者嚴厲打壓。不過,英國人害怕黑人反彈聲浪太大,於是逐項禁止,先是打鼓、遊行、跳舞、戴面具,最後連拿火把也不準。警察執行這些法令,往往會跟遊行者發生暴力沖突,例如有次在王子鎮(Princes Town)的慶典,跳舞的女人嘲笑警察,五百多個群眾朝他們丟擲物品,“有些還裝著穢物”。結果警察開火,殺了兩個人。幾個月後,警察又在一個東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慶祝活動上攻擊群眾,殺了許多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