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方舟(第2/8頁)

[5]

在俄羅斯與蘇聯之間,西拉耶夫最終選擇了後者。葉利欽幫他做出了決定,他在9月中旬致電西拉耶夫,建議他繼續掌管蘇聯的經濟大權。在俄羅斯權力金字塔的頂端,西拉耶夫在官僚鬥爭中敗給了葉利欽的貼身隨員——總統從自己的家鄉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即葉卡捷琳堡市)帶到莫斯科來的那幫人。在和貝克私底下的一次談話中,納紮爾巴耶夫稱這些人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黑手黨”。其中有居於葉利欽之下的俄羅斯第二大有影響力的國務卿布爾布利斯、總統辦公廳的首腦和政府第一副手。然而西拉耶夫提倡保守改革,提倡和其他共和國配合協調。布爾布利斯卻主張進行激進的改革——“電擊療法”的改革,與之相伴的是迅速實現價格自由化,最初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但是這項改革在波蘭獲得了成功。[6]

布爾布利斯和他的支持者們,其中包括俄羅斯外交部長科濟列夫和信息部部長米哈伊爾·波爾托拉寧,他們把俄羅斯的利益放在首位,企圖從中央攫取更多的權力,並希望能夠盡快付諸行動。他們不想為了和共和國保持一致而暫緩俄羅斯的改革,因為這些共和國要麽不支持他們的策略,要麽還沒準備好和他們一起走上快速的經濟社會改革之路。布爾布利斯只好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一些年輕的經濟學家身上,他們自從8月下旬以來一直忙於分析討論俄羅斯的經濟狀況。[7]

經濟學家們聚集在政府度假村——阿爾漢格克莊園,8月19日就在這裏,葉利欽和他的隨員驚聞了發生在莫斯科的政變。35歲前途似錦的學者葉戈爾·蓋達爾帶領著這群人。蓋達爾在改革時期曾供職於蘇共兩份重要刊物《共產黨人》和《真理報》,並擔任其經濟欄目的編輯。這個圓臉、孩子氣的蓋達爾出生在蘇維埃的特權世界裏,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著名的作家。其中,阿爾卡季·蓋達爾是蘇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這個國家的每個青少年都讀過他在1940年出版的暢銷小說《鐵木兒和他的夥伴》,書中描述了主人公鐵木兒在莫斯科郊外的一處宅邸與一群惡棍搏鬥的故事。鐵木兒其實是阿爾卡季·蓋達爾的兒子,也是葉戈爾·蓋達爾父親的名字,他的父親後來成為蘇維埃高級海軍將領,而且還擔任過《真理報》的軍事記者。葉戈爾·蓋達爾在國外度過了他美好的童年和青年,先是在南斯拉夫,然後又去了古巴,那時他父親是一個記者。

1980年,蓋達爾從久負盛名的莫斯科大學畢業,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加入了蘇聯共產黨,隨後進入莫斯科的經濟研究所和智囊團工作。他先是將研究重心轉向了蘇聯的經濟改革,隨後以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實施的市場化改革為模型進行研究。俄羅斯的改革進程使得蓋達爾有機會在黨內一些主要刊物上推廣自己的改革理念。他還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並領導了一群年輕的經濟學家研究蘇聯政府的改革方案。據戈爾巴喬夫的經濟顧問梅德韋傑夫說,蓋達爾“參與許多國情分析,並為政府部門建言獻策”。數月來,戈爾巴喬夫一直思考進行經濟上的激進改革,他甚至贊成”500天過渡到市場經濟的計劃”,這項計劃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沙塔林為首的經濟學家在1990年8月提出的。然而後來,他們提出了一項“縮水”的改革版本,既不包括實施機制,也沒有操作時間表。[8]

1991年8月政變之後,俄羅斯總統府成為了蓋達爾的主要客戶。他的主要聯系人和資助方是布爾布利斯,兩人第一次相識是在俄羅斯白宮被圍期間,當時蓋達爾前來保衛新生的俄羅斯民主。在8月下旬,蓋達爾是最早一批支持俄羅斯政府接管蘇聯機構的人,因為他覺得那是讓蘇聯繼續存在的唯一希望。蓋達爾後來描述了自己設想的帝國被拯救的場景:“戈爾巴喬夫立刻放棄了自己的職位,並且把這個職位傳給了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的總統葉利欽,而葉利欽合法地讓聯盟的政治體制聽命於自己。其運用其作為全俄羅斯人民的領導核心的絕對權威,以保證兩個權力中心的合並。”

蓋達爾的模式在當時並沒有實現,因此他責備俄羅斯政府的舉棋不定和被動猶豫。幾周後,俄羅斯政府卻出其不意地給了蓋達爾和他的團隊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他們可以檢驗自己所倡導的經濟模式,使他們的經濟計劃在市場改革領域從理論走向實踐。之前的幾個月他們一直在努力推進這個計劃,但是戈爾巴喬夫政府拖了他們的後腿。現在情況危急,俄羅斯政府不得不實施這項計劃。蓋達爾和他的團隊開始著手改革。他們堅信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穩定局勢的話,在一兩個月之內,經濟將不可避免且不可逆轉地走向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