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第4/4頁)

1991年12月8日,在位於白俄羅斯比亞沃維耶紮原始森林中的一個山林小屋內,葉利欽和克拉夫丘克沒有就戈爾巴喬夫提議的新聯盟模式達成共識。因此二人決定解散蘇聯,建立獨聯體。白俄羅斯的領導人主持了葉利欽與克拉夫丘克的會議,他們無法想象沒有俄羅斯的聯邦,其他中亞共和國的領導人也是這樣,因此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照做。誰也不願意接受一個由戈爾巴喬夫領導的、沒有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蘇聯。布什對於蘇聯解體的貢獻在於確保這一過程中沒有大的沖突,核武器不會激增。

從蘇聯解體到現在的20年裏,許多當事人都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其中包括布什、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克拉夫丘克,以及他們的顧問團成員和其他參與者。盡管由親見者和參與者講述的故事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和有趣的故事,但還不能呈現出更為完整的畫面,以及解釋事件的全部意義。當機密文件還未向公眾開放,高層參與者還不願談及時,要理解當時民眾的情緒及理解當時主要政治人物的感受,采訪記錄是必不可少的。我克服了前任研究者的這些局限,通過采納事件參與者的訪談資料,對原有的研究內容進行了補充,更重要的是,我還引用了最近剛解密的档案文獻。

正如上文提到的,這本書的完成得益於喬治·布什總統圖書館最近剛剛向學者解密的美國文獻。其中包括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件,負責總統出訪的白宮官員的通信稿,以及布什總統會議和電話通話的內容記錄。部分資料是我依據《信息自由法案》申請得到的。此外,還有其他一些主要的資料來源,如位於華盛頓的國家档案館,詹姆斯·貝克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論文,以及莫斯科的戈爾巴喬夫基金會。相比於以前的作者,這些新材料可以讓我在講述蘇聯解體的過程時有更多的細節。我還很幸運地采訪了幾位參與了這一事件的人物,包括烏克蘭的克拉夫丘克以及白俄羅斯的舒什克維奇。

在我寫這本書時查閱的歷史資料幫助我解答了許多“怎麽樣”和“為什麽”的問題。我對後者的剖析正是本書的核心,通過分析關鍵領袖人物的價值觀、文化背景和個人動機,弄清楚促使他們做出決定的原因。我希望我對於這兩個問題的討論不僅有助於理解蘇聯解體的原因,還能有助於解釋蘇聯的兩大長期利益相關者——烏克蘭與俄羅斯,1991年之後在探尋權宜之計時遇到的困難。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幫讀者理解美國是如何參與了蘇聯解體的進程,了解美國現在在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早在1991年就已經決定了。不管我們是不是用帝國來形容自己,如果搞錯競爭國失敗的原因,就不僅會讓我們陷入帝國式的自大之中,還會導致美國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