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風頭(第2/2頁)

蔣堅將邸報遞給曹颙,道:“大人看了,也會驚詫……”

曹颙笑著接過,前面不過是常見府道官員調動任免,直到看到鄂爾泰的名字,他才開始鄭重起來。

要說萬壽節前,尹繼善是得了聖心,數月升五級的熱門人物,那現下就有些時過境遷的意思,炙手可熱的人物成了雲貴總督鄂爾泰。

萬壽節後的第一次大朝會上,皇上以兩廣總督衙門駐廣州,離廣西比較遠的緣故,命雲貴總督鄂爾泰兼管廣西軍政。

至此,鄂爾泰就總督三省軍政,還有之前加封的兵部尚書銜。

要知道,總督站班,原本是直隸為總督居首,兩江總督次之,湖廣、兩廣、閩浙等再次之,雲貴總督居末。

可廣西歸到鄂爾泰名下後,他這個總督轄三省之地,就從總督之末,一躍到第三的位置。

讓蔣堅動容的,正好是鄂爾泰相關的一個明發旨意。

雲南、貴州、廣西三身文武官員,有鄂爾泰提補之員,應行引見者,不必一面具題,一面頌部引見,而是在鄂爾泰請旨後,直接來京到吏部與兵部引見。

不過幾行字,可曹颙曉得這其中的分量。

這樣的殊榮,當年年羹堯也曾有過,就是大名鼎鼎的“年選”;如今鄂爾泰的恩典與當年大同小異,想來用不了多久,“鄂選”兩個字就要成為流行語。

曹颙將邸報放到一邊,道:“非磷素來淡定,竟為此事動容,委實難得……我倒是有些奇怪,非磷並不是愛操心的性子,怎麽關注起旁人的閑事來?”

蔣堅看了曹颙一眼,道:“大人是真不知道,還是裝糊塗?”

曹颙笑道:“就是那些拿我與鄂大人相比的閑話?不過是旁人嚼舌,哪裏好計較,做人還是當糊塗些好……”

因鄂爾泰聖眷正隆,京中眾人閑話時,便翻起鄂爾泰的底,結果發現他還真是大器晚成。

十七歲中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補侍衛。結果在侍衛上十六年,直到三十七歲,才出任內務府員外郎。而後,在員外郎位上,又磋磨六年沒動。

直到今上登基,四十三歲的鄂爾泰才時來運轉,被越級提用。

蔣堅道:“大人還不動如山,在外人看來,大人與鄂大人一時瑜亮……”

蔣堅說的太過婉轉,實際上外頭的評論是鄂爾泰已經壓了曹颙一頭。

畢竟在曹颙娶郡主,任禦前侍衛時,鄂爾泰才是外班藍翎侍衛;曹颙總管內務府時,鄂爾泰才是內務府員外郎。

等到曹颙總督直隸時,鄂爾泰剛剛幸進為江蘇布政使。

現下,鄂爾泰的風頭卻已經壓過曹颙。並且他的弟弟兵部尚書兼步軍都統鄂爾齊,就是曹颙去年病重時最熱門的戶部尚書人選。

結果,曹颙病愈,依舊執掌戶部,鄂爾齊去了兵部,成為伊都立的同僚。

鄂爾泰的另外一個弟弟鄂禮,現下為監察禦史。兩個弟弟都得了皇上的青睞。

曹颙只有嫡妻,不置婢妾;鄂爾泰亦是如此,五子都是繼室夫人所出,夫妻恩愛也是出了名的。

加上兩人都是家族長子,二十出頭就承擔家族責任,教養兄弟子侄。

種種相似之處,使得外頭老是將兩人一同說起。

曹颙搖搖頭道:“鄂大人有膽識有魄力,我自嘆不如……”

鄂爾泰在西南,負責的是“改土歸流”。這幾年,每年都有一兩起所謂“惡苗”作亂的消息,結果都是毫無例外的別剿滅。

雖說對於朝廷大局來說,“改土歸流”,加強中央掌控力度,才是確保西南太平上策,可這功績後邊,不是旁的,而是土人的血。

雍正倚重的三大總督,沒有一個是好差事。鄂爾泰是西南的殺人刀,李衛是江南攪屎棍,田文鏡是中原的瘋狗。

不管旁人如何,曹颙半點都不羨慕。

蔣堅猶豫一下道:“鄂大人已經是一品,剩下的就是入閣……他正值盛年,說不得要壓大人一頭……”

“非磷,我早已說過,我不會入閣……”曹颙道。

蔣堅長籲了口氣,道:“大人雖有隱退之心,可皇上看重大人,怕不會放大人告退……曹家亦需要大人看顧……”

曹颙搖搖頭道:“長生與天護轉年就要下場……小一輩漸長大,曹頌他們兄弟幾個也都在官場立下,我不能看顧一輩子……”

最關鍵的是,只要天佑娶了六格格,就是和碩額駙,相當於一品武職,夠資格支撐門戶……